Page 91 - 《天台山佛教史》
P. 91
机传》记载:行机禅师,俗姓杨,台州人。风姿挺异,才压群儒。25 岁弃妻
别子,出家学道。落发后,一度游方参学,遍历禅席。后投护国寺景元禅师
座下,参学既久,密有契证。
行机禅师学成后不久,即辞景元禅师,前往莞山隐修,以期大彻大悟。
他曾对人说:“某犹未稳在,岂以住山乐吾事耶?”在莞山住了 17 年,孤身
一人,刀耕火种。宋孝宗淳熙年间,他来到国清寺修持。
行机禅师在国清寺期间,尝有偈说:“地炉无火客囊空,雪似杨花落岁穷。
拾得断麻穿坏衲,不知身在寂寥中。”可见当时生活十分艰苦。
一日,行机禅师于山间经行,偶见山民砍树,树木倒地有声。他忽然大
悟,平昔碍膺之物,泮然冰释。后来被推任国请寺住持。
他有许多示众偈语,别具一格。如说:“衲僧拄杖子,不用则已,用则如
鸩鸟落水,鱼鳖皆死。正按傍提,风飒飒地,独步大方,杀活在我。所以道:
千人排门,不如一人拔关。若一人拔关,千人万人得到安乐田地。还知么?
鸳鸯绣出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又说:“观色即空成大智,故不住生死。
观空即色成大悲,故不证涅盘。生死不住,涅盘不证,汉地不收,秦地不管,
且道在甚么处安身立命?莫是昭昭于心目之间,而相不可睹;晃晃于色尘之
内,而理不可分么?莫是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么?若恁么,总是髑髅前
敲磕。须知过量人,自有过量用,且作么生是过量用?北斗藏身虽有语,出
群消息少人知。”
行机开导门人,有独特的风格。对来学者,不为他说法,而是采用“随
机化导,触物指明”的方法。“随机化导”,就是运用不同的时机随时教导门
人;“触物指明”,是指通对不同事物的观察,不是注入式的开示,而是启发
式的使人契悟;不是深玄的理论,而是当前的事物。正因为他经过长期禅修,
证悟古今,通达万物,所以能取极常见的事物(如僧拄杖子,鸩鸟落水等等)
点悟门下。他还要求弟子能举一知百,开导众生,即所谓“鸳鸯绣出从君看,
更把金针度与人”。
与行机同辈的还有万年寺道闲禅师。他是台州人,俗姓洪。早岁在云居
山从善悟禅师受学,成为他的嗣法弟子。后至天台山万年寺隐修。常常勉励
后学,刻苦修禅,作偈道:“相见不须嗔,君穷我亦贫。谓言侵早起,更有夜
行人。”为南岳第十六世、杨歧派第六代传人。
天台山圣僧道济,是慧远的弟子,也属南岳第十六世、杨歧派第六代传人。
道济(1148?-1209)俗称济公。天台人。传灯《天台山方外志》称其“逆行
顺行,言行叵测。其济物利生,神通感应事迹至多,见《济颠语录》,乃天台
五百应真之流。”其事迹最早见于居简着的《北涧集》中,题为《湖隐方圆叟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