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6 - 《天台山道教史》
P. 106

先生。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8),被选拔参与道录院事。后归罗浮

                  山,以道法行世,常用“雷符”为村民“驱孤治鬼”。某岁,苍梧(在

                  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遇大旱,乡民祷旱苦不得雨,“陈乃出而施法,

                  顿时雷雨交作。雨水充盈”。他平时衣衫褴褛,尘垢满身,常食狗肉,

                  终日烂醉,日行四五百里,不知疲倦。喜济人利物,行踪莫测。或有


                  问其寿岁者,他答言已阅世 43 年,但有祖孙四代先后见其形容者。宋

                  宁宗嘉定六年(1213),陈楠在福建漳州赴“鹤会”后辞世。辞世前作

                  诗道:“顶上雷声霹雳,混沌落地无声。今朝得路便行,骑个无角火龙。”


                  推其年寿当在 130-150 岁。

                        陈楠的功法,继承南宗创始人张伯端的思想。其丹法口诀中,始

                  终强调精气神在炼丹中的特殊作用。他说:“千句万句曾一言,教人只

                  在寻汞铅”;“大药须凭神气精,采来一处结交成”;“指示铅汞二个字,

                  所谓真的玄中玄”等等。在功夫入手方面,强调以静功为主,要求达


                  到老子所提倡的“至虚极,守静笃”。他说:“古云天地悉皆归,须学

                  无为清静诀”;“收拾虚无造化窟”等等。说明只有在静功中,达到高

                  层次的入静,促使身心进入极为空虚寂静的状态,才能真正炼养神气,


                  凝成内丹。显然,他所主张的静功,不同于一般佛家所通行的空虚静

                  坐,“万般皆空”,而是要在一动一静,动静交错中,掌握阴阳变化自

                  然创造化育之机。他说:“惟此乾坤真运用,不必兀兀徒无言。无心无

                  念神已昏,安得凝聚成胎仙。”他反对“终日无言面对壁”或“枯木灰

                  心孤默默”,他所追求人静的目的,还在于“活捉乌兔为药材”或“教


                  人只在寻汞铅,二物采入鼎中煎”;“神入气为胎,火炼药成丹”等等。

                  有了药物或掌握了神气相结的功夫,再长日运用抽添之法:“一气渺渺

                  通三关,三关来往气无穷,一道白脉朝泥丸”。通过不同层次的周天运


                  转,动静消长,循环往复,才能炼成金丹。


                                                           106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