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1 - 《天台山道教史》
P. 111

比,益增惆怅。诗的最后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安得两腋生飞翰,与君

                  飞上泬寥间,免使在世赋辛酸!”可见白玉蟾确是不满当时黑暗的社会

                  现实,慷慨任侠,手刃仇敌,亡命名山而进人道门的。他人道的目的

                  是想飞登仙界,免得在黑暗的社会受苦。

                        在“南宗五祖”中,白玉蟾的才华最为突出。他在天台山寓居期


                  间,除了写诗外,还写了一篇《天台山赋》,以优美的文句,歌颂了天

                  台山当时留存的文物古迹:“赤乌吴王之修崇,景云睿宗之兴创,珠宫

                  蕊殿而壮丽千载,烟峤松崖而瑰奇万状。云随羽客,在琼台双阙之间;


                  鹤唳芝田,正桐柏灵墟之上。丹元真人之身居赤城,左极仙翁而坐断

                  翠屏。众妙台空而旷古陈迹,法轮院在而何年授经。藤萝茑蔓而夜月

                  照白,蒿莽荆綦而晓烟锁青。势吞吴越而峻极紫霄,见彼柳使君之什;

                  地接蓬莱而临沧海,形于韩择木之铭。千丈瀑布而上跨石桥,万顷云

                  华而横书佛陇。三井龙蟠而水激石吼,九峰虎啸而风生树壅。紫桧封


                  丹兮老干不死,碧泉漱玉兮飞流自涌。玄玙苍武之怪石天成,黄精白

                  术之灵苗仙种。刳苔剔莓而寻仙迹,斩竹缚茅而逃其俗冗。昭庆院、

                                                                                                  52
                  法轮院,云间鸡犬相闻,元明宫、洞天宫,烟深之楼台争耸……” 从

                  赋中,我们可以看到从汉末至宋桐柏山文物古迹盛况。

                        嘉定末年,白玉蟾应宋宁宗赵扩之诏,至南宋京都临安(今浙江

                  杭州)城。赵扩向其请教养生之道,他应对如流。因感其道学高深,

                  宁宗下令修造“太乙官”,钦命白氏为太乙官主事,撰述丹道之作。白

                  氏道心清澈,淡漠荣禄,未几,便不辞而别,重返武夷并浪游江南名


                  山,拜谒道教圣地,所过之处,均题咏留念,后卒于盱江(今江西省

                  南昌汝河)。诏封为“紫清真人”,世称“紫清先生”,为南五祖的末代

                  (第五代)宗师。其一生著作,经由弟子整理有《紫清指玄集》(彭耜



                  52  彭耜编:《海琼玉蟾先生文集》。

                                                           111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