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2 - 《天台山道教史》
P. 112

编)、《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彭耜编)、《海琼问道集》(留元长编)、《海

                  琼白真人语录》(谢显道编)等。其中《紫清指玄集》收编白玉蟾生前

                  有关内丹修持的论文以及遨游各地道观名刹有感而发的小品文,与同

                  道友人相应对的诗词歌赋等共 40 篇,2 万余言,内容甚广;其中尤以

                  五论(一至五)、一赋(六)、三文(七、八、九)、四歌(十四、十五、


                  十六、四十)为精要,阐发丹道养生的哲理,记述毕生参道练功的心

                  得,最有思想和学术价值。

                        白玉蟾一生精修道学,总结魏晋以降的内丹学说,以其纯正的道


                  心,言简意赅地表达了其学道的目的。他在理论上的重要贡献是“心

                  与道合”,把虚心看作是炼丹修道的契机。所以,他反复指出“无心则

                  与道合,有心则与道违”,而且“人能虚心,道自归之”,阐发了以心

                  修道的观点,这一观点像一条红线,贯穿于他所有的作品中。他师承

                  前贤,常有所发挥,对修习丹道中较难理解的基本原理,分别予以解


                  幽发微。强调气功是“以身为坛炉鼎灶,以心为神室”的重德寡欲的

                  自我身心锻炼的功夫;要以“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的专一精神

                  和竖持不懈的毅力,持之以恒地习练不休,方能有所收益。


                        在内丹工程上,他善于抒发自己的心得体会,对其理其法释义较

                  详。他反复指出,内丹是自我身心锻炼、形神性命的双修。如在《大

                  道歌》中说:“《道德经》五千言,《阴符经》三百字。形神与性命,身

                  心与神气,交媾成大宝,即是金丹理。”至于具体的修持方法,他在《玄

                  关显秘论》中说:“以眼视眼,以耳听耳,以鼻调鼻,以口缄口,潜藏


                  飞跃,本乎一心。先当习定凝神,惩忿窒欲;惩忿窒欲,则水既济;

                  水火既济,则金木交并;金木交并,则真土归位;真土归位,则金丹

                  自然大如黍米;日复一日,神归气复,充塞天地。孟子曰:‘我善养吾


                  浩然之气’者,此也。肝气全则仁,肺气全则义,心气全则礼,肾气


                                                           112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