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0 - 《天台山道教史》
P. 150

白,父于康熙年间放台湾道,后转升长沙臬司。清昱久居台湾,康熙

                  三十一年(1692),由台湾至浙江,访道于金鼓洞,遂师事周太朗,太

                  朗授以《南华子》。四十四年(1705)授《道德经》,又授以《参同契》、

                  《悟真篇》,不久,又授《华严经》,说:“此皆证圣成真之宝箴”,继

                  承全真教三教一贯的学术宗旨。后又授赵注《大学》、《中庸》、《道德


                  首章》、《心经》全册。四十六年(1707),周太朗授以大戒宗派,望其

                  追述孙祖宗风。雍正十三年(1735),高清昱到天台山,礼范太清为师,

                  居桐柏观修持。


                        清雍正十三年(1735),清昱经其师太清的荐举,主持天台桐柏崇

                  道观讲席。他道功深厚,诲人不倦,曾对人说:“人病不心清耳。心清

                  眼自明,明无或昧,自与道合。盖人心一小天地,无物不有,无理不

                  具。包古今,具去来。身同则具同,非难非易,何对何凡?迟速有时,

                  成功则一。一心清净,水到渠成。”清昱为人气度豁达,说话风趣。一


                  次,一群恶小故意将他按倒在地,侮辱他,殴打他。问他说:“你怒否?”

                  清昱说:“你等槌不出怒,但恶戏我,我为何怒?”又问:“痛否?”

                  清昱说:“你等自挝,痛痒自知,为何问我?”恶小散去,清昱安若无


                  事,恶小们归后无不遍体青紫。

                        又一次,有人自称能以法济人。清昱笑问他说:“我患一疮很不便,

                  你能割些肉补我疮否?”那人不能答。清昱说:“挖肉补疮,亦非道理;

                  你怎能割张家股以疗李家病?”那人惭而退。

                        乾隆元年(1736),清昱延引其徒方一定(兰谷道人)、闵一得(懒


                  云道人)等数十人协赞观事。桐柏崇道观再度兴盛。为求贤贤相继,

                  在羽化前夕,又选择沈轻云主讲崇道观。清高宗乾隆三十三年(1768)

                  七月十五日羽化。享寿 151 岁。弟子为其安葬于桐柏崇道观后山。高


                  氏为龙门派第十代宗师。著有《台湾风俗考》等。门下弟子有闵一得、


                                                           150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