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1 - 《天台山道教史》
P. 151

方一定、沈一炳等。




                        一、闵一得及其著作

                        (一)生平

                        闵一得(1758-1836),吴兴(今属浙江)人。原名苕甫,字补之,


                  一字小艮,道号懒云子。世为吴兴望族。闵一得与桐柏山的因缘始于

                  年青时期,据他在《金盖心灯·自述》中记载:他自幼体弱,但爱好

                  读书。闵一得的父亲闵大夏被任命为仙居县教谕,闵一得陪同父亲赴


                  任。路过桐柏山,受到住持高东篱道长的接待。一得深感“所历山境,

                  仿佛归游,道侣皆一一答曾相识”。因而恋恋不愿去。一得身体赢弱多

                  病,东篱老人对他说:“汝居此,疾可愈。”父亲见东篱老人十分钟爱

                  闵一得,也就同意他在桐柏山暂住下来养病。

                        闵一得从此就住在桐柏山,受服食导引法,留数载,体始充,遂


                  皈依龙门,改名一得。未几,奉命归家,遂绝意仕进,云游天下。曾

                  谒鸡足道人于云南鸡足山,习得西竺斗法。乾隆三十三年(1768),高

                  东篱谢世,闵一得遵嘱师事沈轻云律师近 20 年。沈轻云教人有十义,


                  即:忍辱、仁柔、止敬、高明、退让、刚中、慧辨、勤、信、廉。闵

                  一得谨受行持 30 余年,并赞叹其师:“道高且深矣!”

                        沈轻云羽化后,闵一得主持金盖山纯阳宫,大振玄风,乐善好施,

                  奖掖后进。教人笃于实行,不事神奇,以修身寡过为入门,以穷理尽

                  性至命为究竟,以省察涵养为彻始功夫。道光十六年(1836)仙逝,


                  享年 79。

                        (二)著作思想

                        闵一得一生著述等身,主要有《天仙心传》、《还源篇阐微》、《金


                  盖心灯》等。另有《古书隐楼藏书二十八种》,以儒、释之理,诠解道


                                                           151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