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5 - 《天台山道教史》
P. 95
访陈希夷先生,为方外友。亦间作诗,有诗集行于世。其咏修炼,则
有《还金篇》行于世。”至于刘操的方外友张无梦,同上书说他:“笃
好闻于乡里。及冠,以资产委其弟,遂入华山,与种放、刘海蟾结方
外友。事陈希夷先生,无梦多得微旨。久之,游天台,登赤城,庐于
琼台观,行赤松导引、安期还丹之法。仅十余年间,以修炼内事,形
成歌咏,累成百首,题曰《还元篇》。”可以看出,张伯端的师友,都
是清修派的高道。刘操的《还金篇》和张无梦的《还元篇》的一些诗
章,都属于清修派炼内丹方法的个人体会。这与张伯端的《悟真篇》
比较起来虽然比较简单和缺乏系统,但它们都是《悟真篇》的先声。
既然张伯端的师友都是那些品德高尚的清修高道,所传的都是清修功
法,绝不可能到了张伯端却会一反祖师所传功法,而玩起双修的作法
来。
二是从张伯端在《悟真篇》中所说的话看来,都符合佛宗道旨,
毫无男女双修之辞。如他在《石桥歌》中说:“劝后学,须猛鸷,莫徒
抛家住他地。妙道不离自家身,岂在千山并万水。”可见是单身清修的。
又如在第十一首诗中说:“黄芽白雪不难寻,达者须凭德行深。”是强
调炼者首先要有德行,才能炼成内丹,上登仙道。在《悟真篇·后序》
中,他更用佛家的思想解释道:“释迦、文殊所演法宝无非一乘,而听
学者随量会解,自然成三乘之差。此后若有根性猛利之士见闻此篇,
则知伯端得闻达摩、六祖最上一乘之妙旨,可因一言而悟万法也。”他
把《悟真篇》的思想和修炼方法与禅宗祖师达摩、六祖慧能等禅法相
提并论,则绝不可能是男女双修之法明矣。
张伯端在《悟真篇》后,又作《禅宗歌颂》数十首,表达了他在
修炼方法上先命后性,融道人佛的思想。
《禅宗歌颂》序言中说:“夫学道之人,不通性理独修金丹,如此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