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6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一册>》
P. 116
母赵夫人梦僧入衙而孕。 五六岁时,好趺坐,诵经。 年 20,长斋。 万历四十年
(1612)遇传灯,求受菩萨戒,更名正镐。 课《大悲咒》八万四千。 翌年八月入
幽溪,邀十比丘同修大悲忏法,遂学天台教观,究《楞严》宗旨。 结茅寺西圆伊
庵,往来栖止 10 载。 后往博山,从无异师剃落。
照宗正寂,衢州人。 始于鹿田寺住,静阅《法华玄义》与《摩诃止观》,疑难
不决。 入幽溪参学 10 载,不离座侧,弘法永嘉。 有《生无生论注》 《圆觉楞严
纲要》行世。
古予正我,婺州乌伤(今浙江义乌)人。 年 20,入幽溪随从讲筵,为书记 6
载,出永嘉弘《法华》《楞严》数座。 后无疾而化。 年 50,僧腊 30。
休远正复,四明鄞人。 俗姓袁。 少业儒,郡试不录,遂投延庆寺剃度。 寺
多诗僧,师与西来、引空、波灏等唱和,有《三支集》;又与屠纬真、沈蛟门、余君
房、闻隐鳞诸公游。 闻公知师根器不群,指往天台幽溪,遂精止观之学。 水边
林下,不废讴吟,以文字禅辅随法席,阐扬教观,修延庆佛殿、罗云堂,请传灯讲
《妙宗钞》。 崇祯二年(1629),微疾而化。 世寿 60,僧腊 45。
本妙正迹,姑苏人。 年 38,病怯,朝礼天台,意求神仙长生诀。 遇传灯,令
剃落,行苦行。 高明建造佛殿,殿中须立铁佛 3 尊,各高一丈二尺。 于是一钵
一衲,领簿独往杭城募化。 历 9 年,铁佛铸成,航海入山,历尽艰辛,将铁佛运
至高明。 万历九年(1581)十二月八日,无疾中夜吉祥而逝。 年 86,僧腊 44。
振宗正胜,徽州人。 年 39,从祇园师,闻幽溪讲《楞严》,毅然投礼。 传灯
大师知其为信心法行人,遂令礼三世佛,俱八万四千,修《法华》《大悲》《弥陀》
等忏凡若干期。 大师建楞严坛,他不惮辛劳,往广州募十香以涂场地。 坛成,
进修 3 载,弘忏法于吴中。 年 73,微疾而化。
文心受教,太末(今浙江龙游县)人,俗姓林。 传灯法孙,自幼即由其父负
入山,从传灯学儒业,亦授佛业,后二亲亡,遂终身事传灯。 善诗文,通佛学,为
高明寺护藏住持。 募刻传灯《幽溪别志》。
据《幽溪志》记载,传灯当时在高明寺建大宗堂,镌天台宗源流图;又建小
第
宗祠,“列一家法派行递,先亡后化僧事”,并将“稍有功于教门,能始终其事 一
辑
者,亦复录之”。 《别志》中,传灯将其师百松大师列为天台第二十九祖。 传灯
台
还作高明寺法脉偈,为:“真传正受,灵岳心宗,一乘顿观,印定古今。 念起寂 宗
教
然,修性朗照,如是智德,体本玄妙。 因缘生法,理事即空,等明为有,中道圆 史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