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0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一册>》
P. 120
并称《法华玄义三要》,是古今中外研究《法华玄义》的精华之作。 对于智者的
《摩诃止观》,传灯更有独特的研究。 他认为《摩诃止观》 大类《首楞严》:“谈
藏性则冥符性具之宗,谈止观则暗合大定之旨。 乃至悬判地位,预防阴魔,一
切名言,靡不殚契”(《楞严玄义自序》)。 因此,他以十数年的精力研究《首楞
严》,以《楞严玄义》释题,《楞严经圆通疏》释文,《楞严经圆通疏前茅》 辟妄,
《楞严海印三昧仪》修观,时称“楞严四书”。 他在《圆通疏自序》中说:
首楞严之为经也,无法不具,无教不收,狂心若歇,歇即菩提,胜
净妙明,不从人得,谓之华严圆顿可也。 堕淫室,无殊乎孩提弱丧,徵
心目,何异乎哆哆婆和,谓之《阿含》 渐初可也。 四教并谈而三根普
润,一道直入而四门等开,谓之方等渐中可也。 广辩三科,备明七大,
以空慧水荡二执情,谓之般若渐末可也。 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疑惑消
除,心悟实相,谓之法华非渐顿可也。 始明常住真心,终归三德秘藏,
四种律仪,珍重扶埴,三无漏学,恳切宣扬,谓之涅槃扶律谈常可也。
部类既不专乎四时,法门复兼通乎渐顿,收通归别,以别摄通,诚方等
实相真诠,圆顿生酥之教相也。 呜呼! 悟此理者,清净法向可即,生
而获修此法者,般若妙智可直下以圆解脱德。 由之而念念增,明涅槃
果,因之而心心成就,可谓明心见性之妙门,成佛作祖之秘典也。 然
而慧因定发,定藉戒成,三无漏学,事无躐等。 仰冀后贤,于此法门而
无惑者,内既资乎闻熏闻修之理观,外必藉乎佛力咒力之事修。 宿习
既驱,现行不作,便可饱餐甘露以延年,不致过伤醍醐而早夭。 以此
而续佛慧命,以此而广佛化仪,使人人悟心地之无生,各各证菩提之
不妄,庶不负如来频繁告诫之恩,当机殷勤启请之德云尔。
自唐宋以来,禅宗极为盛行,至明初尤甚。 天台宗的大师亦多援教入禅,
故天台宗与禅宗的结合甚为密切。 传灯有鉴于此,特作《永嘉禅宗集注》,阐
明禅宗与天台止观的思想渊源。 当时,一些禅师自称“吾宗教外别传,不立文
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何必强调“修性”? 传灯乃在《天台传佛心印记 第
一
辑
注》中,予以驳斥。 他在《自序》中说:
台
第观由境而修,境由开解而发。 境有生焉、佛焉、善焉、性焉、离 宗
教
焉、即焉,苟不源乎性具,则即义何由可明? 是故作传佛心印者,广引 史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