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9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一册>》
P. 119
经》于佛陇修禅寺,经忽随风飘至幽
溪。 智者寻经至此,爱其山“峰峦秀
朱 发,清溪鉴心”,遂卜居于此。 后唐天
封
鳌 祐年间(904-907),改名高明寺。 宋
天
台 大中祥符元年(1008) 改额净名。 嘉
集
· 靖(1522- 1566) 间,居僧失守,寺随
第
一
册 田废。 传灯感慨祖业凋零,遂于万历
十四年(1586) 秋,募修寺宇,辟幽溪
讲堂,筑楞严坛,铸铁佛,刻旃檀香
像,建大殿、禅堂、山门、两廊,同时募
置田产,印造藏经,重立天台祖庭。
自万历十三年(1585) 冬,传灯
讲《法华经》 于四明阿育王寺,迄天
启五年(1625) “挝退鼓归老台山”,
传灯大师
首尾凡 41 春秋,弘法于台州、嘉兴、
湖州、杭州、苏州等地,“年有重席,岁无虚筵”。 他广交朝野名士,如冯梦祯、
王士性、屠隆、闻龙等均执弟子礼,在座下受学。 这对弘扬台宗起了重要作用。
传灯博通内典,并长于史学、诗文。 佛学著述有《首楞严经玄义》《首楞严
经圆通疏》《天台传佛心印记注》《性善恶论》等着重阐发了天台宗的“性具善
恶”思想;又融会天台三观之旨,阐扬净土和禅宗法门,著有《净土生无生论》
《永嘉禅宗集注》等。
崇祯元年(1628)五月二十一日示寂。 寂前“手书‘妙法莲华经’5 字,并
高诵唱《妙法莲华经》。 侍者粥进,忽敛手足如入禅定”(蒋鸣玉《有门大师塔
铭》)。 世寿 75,僧腊 50。 墓于寺西白云峰下。 为中兴天台宗第三十祖。
思想
传灯对于智者的《法华文句》和《法华玄义》,讲演频仍,因感文义联翩,初
习者前后莫究,乃以自己的深切体会,编成《法华玄义辑略》一书。 闻龙《法华
玄义辑略序》中说:“兹《玄义辑略》者,盖五玄十妙之大纲耳。 乃吾师有门和
尚虑今学人心力不勇,于兹教诲多事望洋,乃就玄义辑其大略。 可谓提纲挈
领,指要明宗。”《玄义辑略》与日僧圆珍的《玄义略要》、智旭的《玄义节要》,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