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2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一册>》
P. 112

第六识,如伐树得根,灸病得穴,千枝百病自然消殒。 若不入者,然后历余一心

           例余阴入,乃至九境待发方观,不发不观莫不咸尔。 方显九界三道修恶,当体
           即是性恶法门,性恶融通无法不趣,任运摄得佛界性善。 修恶既即性恶修恶无
           所破,性恶无所显,是为全恶,是恶即义方成,是则今家明即永异诸师。” (同

           上)文中还指出:只有达到“性恶修恶无所破,性恶无所显”,才是天台性具的

           究竟境界。
                怀则还将三谛三观之说,引用到“性具中来,主张以“即空” 破染碍情,以
           “即假”互具互摄,以“即中”显此三千,使之圆融并存。 他说:“言三观者,以即

           空故破染碍情,一相不立,显此三千同一性故,一切即一方能同居,一念派之弥
           合故,如众珠咸趣一珠,毕竟清净非断无空;以即假故互具互摄,诸相宛然显此

           三千,不失自体,一即一切,虽复同居一念即之弥分故。 如一珠影入众珠,不可
           思议,非赖缘假;以即中故显此三千,非一非一切,非分非合,双遮二边,无有二

           相,双照二谛,空假宛然,岂同但中。”
                怀则在《天台传佛心印记》中还严肃批评性、相两宗,说它们“不了性恶即

           佛性异名”,以为烦恼心,生死色皆无佛性。 从烦恼心无佛性引申开来,相宗认
           为“极恶阐提不成佛”;从生死色无佛性引申开来,性宗认为“墙壁瓦砾不成
           佛,须破九界烦恼,生死修恶,显佛界性善”,才能达到。 怀则认为:这两种观点

           都是不正确的。 它们只知果地融通,不知因心本具。 若照它们这样解释,不仅

           无情无性,连有情也无性,岂非咄咄怪事?
                《天台传佛心印记》在当时是很有针对性的,对保护天台宗起了很大的作

           用。
                此外,净土宗自南宋以来流传甚广,怀则又设法以净土的力量帮助推广天

           台教义。 因为净土也是智者所崇信的入佛的易行道。 智者说过:“凡夫无力,
           唯得专念阿弥陀佛,使成三昧,以业成故,临终敛念得生,决定不疑,见弥陀佛,
           证无生忍已,还来三界,乘无生忍船,救苦众生,广施佛事,任意自在。”(《净土

           十疑论》)怀则为此特撰《净土境观要门》,以天台宗的三谛三观义理来解释净
                                                                                       第
           土法门:认为净土“不失自体东西宛尔边”,也不妨在“十万亿刹之外”,这是                                         一
                                                                                       辑
           “妙假”;“同一性体,不隔毫厘”,这是“妙空”;“不一不异,二相亡泯”,这是
                                                                                       台
           “妙中”。 就是说,阿弥陀佛可见,亦可证无生忍,但必修天台宗的三昧,以天                                        宗
                                                                                       教
           台宗的境观去对待。                                                                   史


                                                                                     ❙99❙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