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2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一册>》
P. 122

即有二种差别:一者,一一时中俱染净二事;二者,始终方具染净二

                事。 此义云何? 谓如来藏体,具足一切众生之性,各各差别不同,即
                是无差别之差别也。

                智者在人性问题上,进一步阐发了性具善恶的思想。 他在《观音玄义》中

           说:“问:阐提与佛,断何等善恶? 答:阐提断修善尽,但性善在;佛断修恶尽,但
           性恶在。” 但佛绝不逃离娑婆,而乐于涅槃,他乐与正应二报的众生共存,以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普度众生,故能留性恶(理恶)而不染于恶(修

           恶)。
                传灯进一步阐发了智者的思想,著《性善恶论》6 卷,内容分 3 个方面:一

           是论儒道两教与天台性具说之思想上的差异,二是阐明佛陀时代教说的性具
           说,三是强调圆教性具说的特色。 书中特别指出:佛陀时代的教化,一般是由

           顺理行善的转法轮为性善法门,反之,无法以善法门化导时,就改用性恶法门。
           在《性善恶论》卷 3 中说:“释迦如来一代施化,无非行善顺理之道,即经四种

           佛身,说半满之教,皆性善也,常道也。 若夫善不足以化,则不得不施乎恶,乃
           如来不得已而然,特千常之一变尔。”传灯还认为“性善法门,人所共晓”,故略
           而不谈,但举“理越常情,骇目惊心”的一二例,以示性恶法门之不虚。 他将性

           恶法门分为究竟性恶法门、分真性恶法门、相似性恶法门、观行性恶法门等。
           指出:就是释尊成道时,受魔王的干扰;转法轮时,受提婆达多的谋害,都一一

           加以降伏。 这也是如来化导的另一个方面。 故性善性恶,体即不二,如水与
           波,形虽异而湿性相似。

                天台宗历来主张教宗天台,行归净土。 它与净土宗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
           传灯对于净土亦深有研究,其《净土生无生论》是佛学史上的不朽著作,它以

           天台宗的性具之圆理,解释净土实相。
                《净土生无生论》共列 10 门,即总纲、缘起、全即、不二、法界、感应、法尔、
           心精、正念、实相。 全文论述现前一念心,无法不具为本,性具则缘起,必成事

           造为迹,以是故,佛土、佛身,皆是我之心性。 今即以此本不思议的一念念佛,
                                                                                       第
           则此娑婆之西的极乐净土,即在我现前念佛的一念中。 此间,弥陀四十八愿愿                                         一
                                                                                       辑
           力摄护,行人念佛的圆妙三观之浅深,感应道交而有六即之品位高下差别。 所
                                                                                       台
           谓一切行者,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往生净土即是真实无生。 种种疑心,都可                                         宗
                                                                                       教
           消除。                                                                         史

                                                                                     ❙109❙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