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7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一册>》
P. 127

如《方等陀罗尼经》,说在《法华经》后,则《方等》亦通前后明矣。 复

                有三乘,须历色心等世出世法,一一会归摩诃衍道,佛即为说《 般
      朱         若》。 故云,从初得道乃至泥洹,于其中间,常说《般若》,则《般若》亦
      封
      鳌         通前后明矣。 复有根熟众生,佛即为其开权显实,开迹显本,决无留
      天
      台         待四十年后之理,但佛以神力,令根未熟者不闻。 (《大正藏》卷 46)
      集
      ·
      第
      一         至于说到“别五时”,他认为“亦不拘定年月日时,但随所应闻,即便得闻。
      册
           如来说法,神力自在,一音异解,岂容思议?”他对台教的教观权实论作了深刻
           的阐述。 值得指出的是:他说的开权显实,开迹显本,与禅宗说的直指心性,见

           性成佛,颇有共通之处。
                智旭另一教学特色,是将法性说和法相说融为一体。 法相宗是中国佛教
           八宗之一,为穷明万物性相之宗,故名法相宗。 又依唯识论阐明万物唯识之

           理,故又名唯识宗。 法相宗提出“自性缘起” 说,就是形形色色的各种现象都

           有其不同的自相,从而显示出彼此的区别。 这种区别是由于阿赖耶识含藏有
           一切现象的自性不同的名言种子,因名言种子的自性不同,一切现象也就有了
           差别,过去法性宗如华严、天台,贬法相宗为权大乘。 智旭通过对实相唯识论

           的深入研究,认为此说不妥。 法相说的形形色色的各种现象乃属显明事的表
           现,而天台的性具说,是将事摄入于理,故法相与天台所阐明的是事物性相的

           两个方面,两者互相补充,并不矛盾。 例如法相宗把三自性(遍计所执自性、依

           他起自性、圆成实自性)归结为三无性。 在《成唯识论》卷 9 中说:

                    即依此三性,立彼三无性,故佛密意说,一切法无性。 初即相无
                性,次无自然性,后由远离前所执我、法性。

                这是依遍计所执自性,立“相无性” 即一切现象的体相是非有的,再从依

           他起自性,立“生无性”,即依众因缘生起的现象,只是假相,并没有“自然”生
           起的体性。 第三依圆成实自性,立“胜义无性”。 因为在圆成实这一胜义性
           上,已经远离了遍计所执的我、法二性,所以是胜义无性。 “佛密意说,一切法

           无性”,是佛陀对那种把现象执为种种实有的遍计所执自性的否定,而依他起

           自性和圆成实自性则还是存在的。 这与天台宗的性具理论:一切现象都是自
           然存在的,既非自生,也非他生。 一切现象虽然千差万别,但都圆满具足,显示
           法性真如的本相。 两者在理论上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区别的地方,应互为补




    ❙114❙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