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7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一册>》
P. 137

港华南学佛院刊行于世。 被称为中兴天台教观第四十三祖。
                二、谛闲的法嗣
      朱
      封
      鳌         1919 年“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社会的各方面都在进步。 天台宗大师也努
      天
      台    力跟着时代前进,谛闲把精力放在佛教革新的关键一环,即僧伽教育上。 这一
      集
      ·    年,观宗学舍正式招收青年学僧,进行新形势下的僧伽教育,除了讲经外,还进
      第
      一    行爱国爱教教育。 1928 年,更名弘法研究社,规模更加扩大,并发行《弘法》月
      册
           刊。 谛闲除了主持观宗寺工作外,到处讲经说法,直至 72 岁高龄,还赴东北传
           戒。 因而他在佛教界的威望愈来愈高,皈依弟子达数十万人,入室者亦有数十

           人。
                谛闲为了大力中兴天台,广收法嗣。 据慧岳《天台教学史·谛公大师法系

           谱》记载,他的嗣法弟子有:英参、仁山、天曦、炳瑞、根慧、楚泉、云岩、善权、瑞
           生、绍兰、觉良、摩尘、净因、静权、倓虚、志恒、允禅、宝静、庆云、先照、良金、灵

           岩、成圆、定西等。 法孙有:华智、静修、觉海、道昌、净源、念兹、广明、念道、华
           觉、源海、正济、广持、辉崇、念林、乐果、斌宗、晓云、大光、澎培、显明、白光、朗

           照、逸山、妙境、慧僧等。 这里介绍他的 3 位主要法嗣宝静、倓虚和静权。
                宝静(1899-1940),俗姓王,字今德,别号铁峰。 浙江省上虞县人。 青年

           时代就读于上海大同大学,偶读《高僧传》,遂萌出尘思想。 18 岁大学毕业后,

           于奉化灵隐寺出家。 翌年,朝拜天台山,谒智者塔院,于上方广寺受具足戒。
           不久,访高明寺,寺旁有圆通洞,爱其地幽绝、清静,遂居洞中,每日诵读《法华
           经》,勤学苦修,习头陀行。

                1981 年,赴宁波观宗寺,入观宗学舍,听谛闲大师讲《始终心要》《教观纲
           宗》等,领悟更深,道心日进。 观宗学舍改为弘法研究社后,任该社督学,协助

           谛闲整理社务。 1921 年起,开始讲经弘法,讲天台宗三大部,于《摩诃止观》研
           述尤深。 后遍游国内诸大名山,参访知识。 1926 年,应广州南华佛学院之请,
           至广东弘法,讲《法华经》《楞严经》《大乘起信论》《地藏经》等,并于中山大学

           演讲《佛教与革命之关系》。 又组织弘法佛学社,创办《弘法旬刊》,使佛法在

           广东大为弘扬。
                1927 年,去香港弘法,先后在青山寺、香港讲经会、清凉法苑、利园等处,
           讲《梵网经》《弥陀经疏钞》 《四十二章经》 《八大人觉经》 等。 他佛学知识广



    ❙124❙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