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5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一册>》
P. 135

中兴台宗的业绩

                谛闲一生致力于天台宗的弘扬,他深知天台宗的教义博大精深,传播教义
      朱    的方法应当多种多样,除了像禅僧那样对上门求教者作开示,净土僧那样重视
      封
      鳌    身教之外,更应有特定的弘法场所。 为此,谛闲想尽办法,或筹建寺院(天台宗
      天
      台    的寺院多称“讲寺”),或直接用讲经的方法在群众中弘传,或创办佛学研究社
      集
      ·
      第    和佛教学校等。 总之,他是根据社会和时代的潮流,采取新的办法,使天台义
      一
      册    理深入人心。 其主要做法是:
                (一)推行新的僧伽教育。 1907 年,谛闲应杨文会之请,于中国最早的佛

           学堂祇园精舍讲授台宗典籍。 1910 年,他被推选为南京僧师范学校校长兼总
           监。 在他主持下,遴选各省学僧入学。 自己白天亲为讲授,晚上修持不懈。 学

           员解行并进,成为合格的僧才。 1912 年,谛闲将已废圮的宁波延庆寺(宋知礼

           讲经旧址)重建,以三观为宗,说法为用,改称观宗讲寺,成为东南名刹。 翌年,
           创观宗研究社于寺内。 1919 年,又成立观宗学舍,传授天台教观。 后来成为
           台宗巨匠的仁山、常惺、宝静、静权、授松、倓虚等,都是该社学员。 1928 年,观

           宗研究社与观宗学舍合并为天台弘法研究学社。 设研究、弘法两部。 弘法部
           培养讲经弘法的高级僧才;研究部以训练讲经法师为目的,选择已有一定佛学

           基础者深造。
                (二)荟萃各宗精华,丰富天台学说。 谛闲弘扬天台宗风,对其他佛教宗
           派从不抱门户之见。 他认为,古代封闭式的独特的个人体验而形成的派别斗

           争,是影响佛教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大乘各宗均有其长处,而且在其长期发
           展中,是互相渗透,互为影响的。 要发展天台宗,必须汲取各宗各派的长处,荟

           萃其精华,从而形成新的思想体系,以丰富天台学说。 例如《金刚般若波罗蜜
           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之一。 禅宗六祖慧能一再说:“听闻《金刚经》,言下便

           悟”;又说:“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
           即得见性入般若三昧。”(慧能《坛经》)谛闲也称赞《金刚经》是“从始至终,依

           三谛理,说三般若,教示从闻思修,入三摩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新疏叙》)。

           并在“明宗”中阐明这是大乘的主要经典,万法同归:“此经以发菩提心为宗。
           经中佛言:‘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 如来为
           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 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
           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 如是人等,则为


    ❙122❙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