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8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一册>》
P. 138
博,讲经深入浅出,备受四众欢迎。 1928 年,重回宁波观宗寺,主持弘法研究
社,讲经说法。 翌年,创设观宗义务学校,自任校长,招收贫寒失学儿童。 其间
乘寒暑放假停讲之暇,遍游国内各大名山,饱览山水,随缘弘法。 1931 年,应
虚云和尚之请,入滇弘法,先后于西山云栖寺、云南省佛教会、佛教居士林等处
开讲《法华经》《楞严经》《大乘起信论》《台宗方便》等,法筵隆盛。 同时,编印
《弘法特刊》。
1932 年,奉谛闲命回宁波观宗寺,途经香港,应邀去香港佛学会、佛山万
寿堂、快乐谷等处讲经说法,并编辑《香海佛化刊》。 回到观宗寺后,得谛闲传
法授记,为天台宗第四十四祖,同时接任观宗寺住持,兼弘法研究社主讲。 谛
闲圆寂后,继承其遗志,在观宗寺及弘法研究社讲经,并赴各地讲经说法。
1940 年圆寂于上海玉佛寺。 一生以弘法为己任,积极救世,阐扬佛化,著
述甚多,主要有:《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讲述》《大乘起信论讲义》《普门品讲义》
等。 门下弟下如林,杰出的法子有逸山、朗照、白光、显明等。
倓虚(1875-1963),俗姓王,名福庭,法名隆衔。 河北宁河人。 早年习儒
家典籍,后因家贫辍学,被迫业商、从军,同时学习医卜星相。 1900 年,八国联
军侵华,他避难于营口,任事于宣讲堂,研读《楞严经》,对佛法有所领悟。 旋
设立东济生药店,悬壶济世,有妙手回春之誉。 1917 年,投涞水高明寺出家,
旋赴宁波观宗寺依谛闲受具足戒,并留观宗研究社研习天台教观。 受到谛闲
的器重,得授记传法。
1920 年起,赴华北、东北、西北各地讲经说法,创建与兴复寺院 10 余处,并
在寺内创办佛教院校,主要有:奉天万寿寺佛学院、哈尔滨极乐寺佛学院、北京
弥勒院佛学院、沈阳般若寺佛学院、西安大兴善寺佛学院、长春般若寺佛学院、
青岛湛山寺佛学院、天津大悲院佛学院等。 其中以青岛湛山寺佛学院最为著
名,该院设有预(相当小学)、正(中学)、专(大专)、研究(本科)4 科,分别为不
同对象,开设不同课程,延请国内名僧如慈舟、弘一等任教。 为了造就僧才,他
大力倡导学术自由,各宗兼重。 尽管湛山寺是台宗道场,学僧以学天台三大
第
部、五小部为主,但他不存门户之见,弘一主弘南山律宗、慈舟主弘华严,倓虚 一
辑
也表赞同。
台
1949 年,应邀去香港弘法,开始时在东莲觉苑讲《金刚经》,旋居荃湾弘法 宗
教
精舍,继又创立华南学佛院,培育僧才。 为了弘宣天台宗,他先后在香港建立 史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