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一册>》
P. 43
第二节 圆融三谛
朱
封 天台宗的另一重要教理,是将“一心三观”进一步发展成“圆融三谛”。
鳌
天 佛教称真理为“谛”。 谛还有真如、佛性、实际、法性、法界、诸法实相等范
台
集
· 畴,都带有本体和实体的意思,是佛教的最高真理。 通常所说的是二谛,即俗
第
一 谛和真谛。 俗谛,是指迷情所见的世间之事相,此凡俗法的道理,也为凡夫所
册
认定,故亦称谛。 真谛,是指智者所见的真实之理性,因其离虚妄,故称真;其
理决定而不动,故称谛。 除天台宗外,其他宗派都认为只有真谛代表唯一的究
极的真理,而俗谛是应该排除在真理之外的。 例如三论宗,认为应把二谛看成
因缘相待而有所分别,所以只有假名,并无实体。 这也可看作是对机立说,而
属于言教方面的事。 它根据《中论·观四谛品》中的两颂偈:“诸佛依二谛,为
众生说法,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若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则于深佛法,不
知真实义。”青目解释这颂说:世俗谛明虚妄法,但对于世间是实在;第一义谛
(真谛)明法空,但对于圣人是实在。 可见它是要用对缘假说的二谛方便来显
示诸法实相的无得、无碍。 即通过破俗谛,逐步显示第一义谛(真谛) 的法空
的。
天台宗则不然,它把假谛(俗谛)、空谛(真谛) 和中谛互相融合,同时成
立,每一谛皆同时兼备其他二谛。 空是诸法当体即空,是抽象的真理层面;假
是诸法由因缘生,因而是假有幻有,是具体的现象层面;中则不着于空、假二
边,超越二边,同时又综合二边,以显中道佛性。 此中抽象与具体融合为一。
三谛中任何一谛并不孤立地成一领域,而是三谛互融,三重境界同时显现。 因
为它们同时为一心所化的三智所观照:一切智照空谛,道种智照假谛,一切种
智照中谛。 从而形成即空即假即中的三谛互融境界,故称“圆融三谛”,或“三
谛圆融”。
应当说,“圆融三谛”与“一心三观”同是天台宗的重要教理,而且是一理
的两面说法:“一心三观”是就主体一面说,“圆融三谛”是就客体一面说。 也
可以说,“一心三观”是主体方面的认识论,而“圆融三谛”则是客体方面的真
理观。
“圆融三谛”是《法华经》的重要宗旨,也是此经与其他大乘经典区别的主
要标志。 智者在《法华玄义》 卷 1 中说:“今经(《法华经》) 三谛圆融,最得自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