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7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137

所不及。 又七方便 从浅至深,皆入真实,余五方便 都不在言,是为竖所不
                             ①
                                                             ②
           及。 又三世利益未曾暂废,是为亦横亦竖所不及。
      朱         夫山川溪谷云云,总言一地。 一地能生,未尝拣择,攘彼受此。 草木种子,
      封
      鳌    皆依于地,更无余依。 一云叆叇,无处不密;一雨一味,不隔枯荣。 普润既同,
      天
      台    普得增长。 如来平等,不可思议,实不先顿后渐,初三末一。 如龙兴庆云,普雨
      集
      ·    于一切身心,不降雨除热得清凉,是为五乘、七方便、十方三世平等,广大甚深
      第
      二    博远,不可思议,无有差别,是为非横非竖领所不及。 不及之旨,非都顿夺,特
      册
           以初心望后心,未穷极地,故云不尽耳。 又初悟初阿,亦具后荼功德 ,但齐教
                                                                           ③
           之领,未暇进领横竖周遍耳。 又权行大士,宜应如此也。
                广述成又二:长行、偈颂。 长行又二:初、述成开三显一;次、从“ 汝等迦

           叶”下,结叹。 初有法、譬、合。 法中又二:初、先举法王者,不虚劝信也。 次、
           “于一切法”下,正述开三显一。 夫人王外无所畏内不二言,法王亦尔。 众恶

           已尽发言诚谛,旧云:述中根不虚,奖下根信受。 今言:佛法虽多,不出权实。
           权实之外,更无别法。 而言无量者,此意难信。 故举法王劝信。 又为下大云譬

           作本。 从“于一切法” 下,约教明开权显实;从“如来观知” 下,约智明开权显
           实。 由二教,显二智;由二智,说二教。 智、教相成也。 一切法者,谓七方便横
           也,对一实为竖也。 若言不尔,何故二万亿佛所初发大心,中间取小,又流转五

           趣? 又十法界一人尚具,况七方便耶? 此法虽多,方便波罗蜜照之,罄无不尽。
           以随其类音,说之无不逗会。 为人天说戒、善,为二乘说谛、缘,为三藏说事、

           度,为通教说无生,为别教说次第开如来藏,是名述其领开三也。
                从“其所说法”下,约教述其显实也。 地者,实相也。 究竟非二故名“一”,
           其性广博故名为“切”,寂而常照故名为“ 智”,无住之本,立一切法,故名为
           “地”。 此圆教实说也。 凡有所说,皆令众生到此智地。 显实之文,灼然如日,




               ①  七方便:又称七方便位、七加行位,指小乘见道以前的修行位。 见道以前为贤位,见道以后为圣位。
           贤位中有七位:一、五停心观;二、别相念住;三、总相念住,谓之三贤位;四、暖法;五、顶法;六、忍法;七、世第
           一法,谓之四善根。
               ②  五方便:即二十五方便。 二十五方便分为五种:(1)具五缘:持戒清净,衣食具足,闲居静处,息诸缘
           务,近善知识。 (2)呵五欲:诃色、声、香、味、触五者。 (3)弃五盖:弃贪欲、瞋恙、睡眠、掉悔、疑等五法。 以
           五法盖覆心神,使不能发定慧,故称为盖。 (4) 调五事:调心不沉不浮、身不缓不急、息不涩不滑、眠不切不
           恣、食不饥不饱。 (5)行五法:行欲、精进、念、巧慧、一心等五法。 (见《摩诃止观》 卷四,《大正藏》第 46 册,
           页 35 下)
               ③  初悟初阿,亦具后荼功德:此指迦叶所学的虽是初阿字门,已具荼字门功德,但这尚属齐领,还未入
           探领佛意的横竖周遍。 天台宗以梵文四十二字母配修证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四十二位,
           第一字是阿字,最后是荼字。

    ❙130❙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