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1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141

五相,即譬五乘五阴。 山高譬菩萨五阴,川譬支佛,溪譬声闻,土地譬天,谷下
           譬人。 一一五阴,皆有习因习果所依,犹如山川、溪谷、土地,皆为种子质干等

      朱    所依也。 又用三千大千世界,譬正因之理通为一切所依也。 山川、溪谷、土地,
      封
      鳌    譬众生阴、界、入,果报色心也。 草木丛林,譬众生习因。 此三法不相离,习依
      天
      台    阴、入,阴、入不出法性,如草木依山川,山川依世界云云。 六文宛然,云何作
      集
      ·    义? 又次第如此,云何间糅经文,抄着前后耶?
      第
      二         “所生卉木”下,第二、所生卉木譬。 卉是草之都名,木是树之总称。 众草
      册
           成丛,众树成林。 治病力用胜者称为药。 如善法中皆能治恶,而无漏善治惑义
           胜。 下卉木中,树林枝干,覆荫广器用大,故喻二菩萨 。 “种类若干” 者,五
                                                               ①
                     ③
              ②
           乘 、七善 ,因果种子,故言“若干”,即是种类各有称谓,即是名也;各有体相,
           即是色也。
                “密云”下,第三、密云譬。 云有形色覆荫,下文有雷声远震,覆荫譬佛慈

           悲,形色譬佛应世,雷声譬佛言教。 密云即三密也:慈悲即意密,形色即身密,
           雷声即口密。 “弥布”者,遍也。 既密又遍,故言“弥布”也。 以慈悲熏应身,说
                                                   ④
           法遍十法界,故言“弥布”也。 《经律异相》 云:“云有五色,青者风多赤火多,
           黄白地多黑水多。 有四电师:东身味、南百主、西阿竭罗、北阿祝蓝。 四电斗

           诤,是故有雷。 又水火风地斗,故有雷。 五事无雨:一、风起吹;二、火起焦;三、
           阿修罗手接入海;四、雨师淫乱;五、国王不理治,雨师瞋故不雨”云云。
                “一时等注”下,第四、注雨譬。 譬用口密八音四辩,宣注法雨,利润众生。
                “其泽普洽” 下,第五、沾润譬。 法宝普雨,七种众生,心地所有,习因种
           子,即生闻慧,名为沾洽。 枝叶根茎者:信为根,戒为茎,定为枝,慧为叶。 次第

           相资,故譬此四也。 小根茎等,即人天信戒;中根茎等,即二乘信戒;大根茎等,

           即菩萨信戒。
                “诸树大小”下,第六、增长譬。 更复略牒,明其草木,随分受润。 习报两

           因善法既蒙法雨,习报两果各得增长。 “称其种性” 者,明施权称机。 小者不
           过分,大者不减少,即是七种习报两因也。 “花果敷实”者,习报二果 也。 又
                                                                            ⑤


               ①  二菩萨:指小树、大树。 喻通教菩萨和别教菩萨。 卉木中树林枝干:比喻二菩萨的法身及其慈悲和
           利物。 《法华文句记》卷第七下:“ 质干,法体也;覆荫,慈悲也;器用,利物也。 喻二菩萨者,通、别菩萨。”
           (《大正藏》第 34 册,页 290 下)
               ②  五乘:乘为运载之义,即为教化众生而将其运载至理想世界的五种法门。 五乘通常指人乘、天乘、
           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天台宗则将声闻、缘觉合并为一,再加佛乘,称为五乘。
               ③  七善: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
               ④  《经律异相》:书名,五十卷,梁代僧旻、宝唱等集,系选取《经》《律》二藏中的精华编纂而成。
               ⑤  习报二果:即指五果中的第二等流果。

    ❙134❙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