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6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156
故;实智照车为静,不动不出故。 作如此释,岂与旧同? 旧秖在小乘中作义。
问:凡五处开三显一,为有何异?
答:通论无异,别论有差。 《方便品》 约教开三显一。 文云:“如来但以一
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二亦无三”。 《火宅》约行开三显一,车是运义运则譬
行。 文云“各乘大车,游于四方,嬉戏快乐”也。 《信解》中约人开三显一,结会
佣作之人,即是长者之儿。 “我等昔来,真是佛子”也。 《药草喻》中,约差别无
差别明权实,不的去取,但明众生不知,佛令其知。 若七种差别即知权,同依一
理无差别即知实。 差别无差别。 无差别而差别。 令知此意耳。 终不说言无一
有一,此约自行权实二智,随自意语,故佛能知而众生不知也。 亦是通前通后,
知不知明权实也。 今化城正约理开三显一,宝所、化城,皆是小大两理,破除二
乘化理,显于宝所真实一理也。 下去五百领解,举珠为譬,亦是约理也。
导读:化城是学佛的权宜之所
佛陀在宣说一心万行的迹门中,显示一乘之境,分三周说法,正被三根声
闻弟子,兼利一切众生。 法说周利上根,喻说周化中根。 两周说法已毕,《化城
品》是因缘说周,目的是使下根执除解生,舍权趋实,方可授记。 本章大体分两
方面:一为说宿世因缘,使下根声闻,忆过去退大就小之失;二为说化城,显二
乘所证小果非实。 “化城”是指变化出来的城邑。 经中说,这是某一群人在取
宝途中的暂时休憩之所,是由领队的导师所化现出来的。 本经用此化城以喻
小乘的涅槃果位。
按大乘的说法,涅槃有三种:一、性净涅槃,其体是自性清净心,生、佛同
具;二、方便净涅槃,其体是灭受想定,择灭所得;三、圆净涅槃,其体是诸佛法
身,离二种生死,有无边身智,寂而常照,不住涅槃;照而常寂,不住生死。 具法
身、般若、解脱,有常乐我净的真实功德,故名宝所。 灭受想定,是择灭,非永
灭,故名“化城”。
世间无有二乘而得灭度,只有以佛乘得灭度者。 如来知诸生死烦恼恶道,
第
险难长远,应去应变。 但是,有的众生若只闻一佛乘,则不欲见佛,不欲亲近, 三
辑
故佛为说二乘涅槃。 待这些众生住于二地,再为说法,引入佛慧,使知所得二
︽
乘涅槃,并非真实。 就像《化城品》 中的导师,为止息而幻化出大城;待众息 法
华
已,再告知宝所在近,化城非实。 这一类譬喻,在《修行道地经》卷七《弟子修 文
句
化品》《大品涅槃经》卷十三《闻持品》,也都曾提到过。 ︾
选
“险难恶道”,是指二种生死因果说。 分段、变易二种生死,是为果险难; 释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