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1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161
座。 此则自轨三法,亦名法师。 利物必以慈悲入室为首,涉有以忍辱为基,济
他以亡我为本。 能行三法,大教宣通,即世间依止,故名法师。
朱
封 二、法师自行与化他
鳌
天 [文句]
台
集 又束为二:谓自行、化他。 此易解,不复记。 又束为一:谓如来行具一切
·
第 行,悲拔一切苦,谓四趣、三界、二乘菩萨等苦;慈与一切乐,谓人天涅槃常住等
二
册 乐。 柔和衣障一切丑,谓四住无知无明等丑;空座亡一切相,谓有相无相非有
相非无相。 此则通意。
别意者:慈悲生一切善,柔和遮一切恶,空座荡一切相。 又慈忍立一切福
德,空座成一切智慧。 智慧是目,所谓五眼;福德是足,所谓六度。 又慈悲胜一
切声闻、缘觉,柔和胜一切凡夫外道,空座胜析体偏等菩萨。
故《净名》云:“譬如胜怨,乃可为勇。”又慈悲破天魔,柔和破阴魔,空破烦
恼魔、死魔。 《大品》云“化一切众生,观一切空魔不得便”云云。
又慈忍故能问,空座故能答,具二庄严。 又观空故能问,慈忍故能答。 慈
忍故能种、能立、能资,空慧故能耘、能破、能导。 又慈悲故何所隔? 柔和故何
所碍? 空座故何所诤? 出三谛故,名为胜幢;包含普摄,名摩诃衍。 是如来行
故,称三昧王。 经言:“一切善法,慈为根本,忍辱第一道,无相最上。” 若论圆
行,说不可尽云云。
问:何故约三法明法师?
答:事一往论,必须登堂整服坐座,乃可敷弘故约三耳。 又事、理合论,夫
迷惑不出三种:一、约苦果起惑;二、约结业起惑;三、约谛理起惑。 故用三门而
示导之。 又约理,迷真故堕苦,故用慈悲门;迷俗故沉空受乐,故用和忍门;迷
中故成智障,故用空门云云。
法者,轨则也。 师者,训匠也。 法虽可轨,体不自弘,通之在人。 五种通
经,皆得称师。 举法成其自行,皆以妙法为师。 师于妙法,自行成就,故言法
师。
又五种人,能以妙法训匠于他,故举法目师故,称《法师品》 也。 若自轨
法,若法匠他,俱名法师者,则因缘释品也。 凡多种解,皆约圆教法门而释品
也。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