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8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158
异是:一、声闻行因长,缘觉行因短;二、声闻根钝,缘觉根利;三、声闻从师,缘
觉独悟;四、声闻无悲,缘觉有少悲;五、缘觉有相好,声闻或有或无;六、声闻观
四谛,缘觉观十二因缘;七、声闻之化度能使人得七贤七圣,缘觉之化度不能使
人得暖法以上利益;八、声闻与佛同世,缘觉不然;九、缘觉顿证一果,声闻渐证
四果;十、缘觉多现通,少说法,声闻不定。 但两者都能同入化城,充分显示了
佛陀的大慈大悲精神。
经中说:是时疲极之众,心大欢喜,叹未曾有:“我等今者免斯恶道,快得安
隐。”于是,众人前入化城,生已度想,生安隐想。 这与《譬喻品》所说“三车适
子所愿,勇锐推排,争出火宅”之意相同。 智者认为,众人起生空智,证生空理
时,名为“入城”,此时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由空出俗,再观未证生空
以前的惑业苦,遂生起二想。 这是未得法空,仍有所执著于所得之境。 此时,
导师(佛)“即灭化城,语众人言:‘汝等去来,宝处在近。 向者大城,我所化作,
为止息耳!’”佛为了方便二乘,施设化城,使之得二乘涅槃,出三界,免生死之
难,休整无忧之后,即灭化城,宣说此是假择灭的权宜之所。 “即灭化城”,喻
废权;“宝处在近”,喻显实。 宝处有两种说法:一、约分入说,以圆教初发心住
为宝处。 如《信解品》所说:“无上宝聚,不求自得。”即为分入宝处。 二、约究
竟说,以佛果大涅槃为宝处.。 灭化城,说宝处,即喻佛昔说二乘涅槃是假,今
说只有一佛乘的菩萨道是真,此即开权显实。 以二乘、三乘为方便,而显一乘
的究竟教理。
本经迹门有五处开三显一:一、《方便品》是约教开显。 如经中说:“如来
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二、《譬喻品》是约行开显。
如经中说:“ 等赐诸子,等一大车。 乘是宝车,游于四方,嬉戏快乐,自在无
碍。”三、《信解品》是约人开显。 明垢衣内即是大富长者,佛的应化身即报身,
除粪人(二乘人)即长者之子(菩萨)。 如经中说:“即脱璎珞,更着垢衣”,及
“我等昔来,真是佛子”。 四、《药草喻品》是约差别、无差别,明权实开显。 若
知三草二木之机异,即知权;若知大云一雨之法同,即知实。 差而无差,无差而
差,唯佛能知而说为显,众生不知令知为开。 这是通前教一、行一、人一,启后 第
三
理一,以知不知明开显。 五、《化城喻品》是约理开显。 宝处、化城,同是一心, 辑
亦破亦立。 破,是破一心百作的二乘涅槃(如经中说:“即灭化城。”);立,是立
︽ 法
是心即佛的如来圆明觉照的大涅槃(如经中说:“汝所住地,近于佛慧。”)。 以 华
上五处开显不同,是约各品文中的不同需要而说。 但总的说来,佛所说法差而 文
句
无差,无差而差,由实施权,开权显实,常同常别。 ︾ 选
释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