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6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166
即诸法空相。 如来以十法界的实相为宝座,实相无相,即是空相。 等虚空,遍
法界,无处不是,亦无一处是。 如来是小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以毕竟的空相
为座,所以永无烦恼。 法师亦应如此,以一切空法为法座,为众生说法。
经文中给法师的最高荣誉是:“如来使,如来所遣,行如来事。”智者认为,
这是“明其功报”,并指出法师的教法应当是“如智所说,说于如理”。 若果能
“乘此如教,宣于如理,即是如来使”。 至于“行如来事”,则是指法师“依如教,
行如理”。 也就是说,凡说《法华经》如智如理的人,便是佛的代表。 因此,不
要小看自己,应当口宣佛理,身行佛事,意存佛心,绝不可懈怠放逸。
关于受持和读诵《法华经》的功德和感应,后来弘赞在《法华感应传》中作
了许多记载。 对此,智者本人也是深有领会的。 据说,他的师父慧思,三十岁
时:“在一空泽,立志诵《法华经》,诵之始半,忽有潜流漂涨,处处淹渍,没所坐
床,及于身半。 俄又遍体浮肿,不堪动运,乃立誓而言曰:‘我于此经,必有缘
者,水当消灭,疾亦当差;如其无缘,水有重益。’ 即于尔夜,水遂减耗,身疾亦
愈。”(《法华感应传·陈南岳释慧思》) 这也就是经文中说的“一念” 的功效。
智者曾居天台山,长年诵《法华经》,修法华三昧:“于寺北华顶峰,独静头陀。
忽大风拔木,雷霆震吼,魅千群,一形百杖,吐大声叫,骇畏难陈。 乃抑心安忍,
湛然自失。 又患身心烦痛,如被火烧。 又见忘殁二亲,枕顗膝上,陈苦救哀。
顗又依止法忍,不动如山。 故使轻强两缘,所感便灭。”(同上书《隋天台山释
智顗》)这显然是就《文句》中说的“慈悲破天魔,柔和破阴魔,空破烦恼魔”的
实证,也是入如来室,著如来衣,坐如来座,如教如理,受持读诵的法师,能战胜
疾病和自然界魔障所具有的不可思议的威力。
第
三
辑
︽
法
华
文
句
︾
选
释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