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4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174
制其心不懈怠故,如来衣行成。 三行具立,故言行成。 “无过失” 者,慈悲成,
故无瞋垢失;如来衣成,故无懈怠;如来座成,故无谄曲也。 “常为比丘”下,第
二、别结。 慈悲行成,以慈成故,摄得四众、人天供养听法;誓愿成故,感佛神通
诸天作护;如来座成,听者欢喜。 “所以”下,第三、释誓行成。 三世佛尚守护,
况诸天耶?
从“文殊至是法华” 下,第二、叹经难闻。 又二:法说、譬说。 法说又二:
一、昔未曾显说,故昔不得;二、今日乃得。 譬说亦二:一、不与珠譬,譬昔未曾
显说;二、与珠譬,譬今日得闻。 二譬各有开合。 不与珠譬为六:一、威伏诸国;
二、小王不顺;三、起兵往罚;四、有功欢喜;五、随功赏赐;六、而不与珠。 轮王,
譬如来化世;降伏诸国,譬阴界入诸境。 二、小王譬烦恼等,未得无漏调伏,名
不顺其命。 三、起种种兵,譬七贤中方法为前军,须陀斯陀中方法为次军,阿那
阿罗汉中方法为后军。 所破者是三毒等分八万四千之寇盗,能破者是八万四
千法门之官兵。 “王见兵”下,第四、有功欢喜。 “随功赏”下,第五、随功赏赐
者。 田即三昧,宅即智慧,聚落初果、二果,邑即三果,城即涅槃,衣服即惭忍善
法,严身之具助道善法也。 种种七宝,即七觉等。 象马车乘,即二乘尽无生智
也。 奴婢即神通,得有漏善法如人民。 “唯髻中”下,第六、而不与珠。 有出分
段机为小功勋,有出变易之机为大功勋。 “惊怪” 者,未有大勋,忽赐髻珠,诸
臣皆怪。 譬众生大机未动,忽说此经,二乘疑惑,菩萨惊怪。 合六譬,一一如
文。
“文殊如轮王” 下,与珠譬。 又二:一、有大勋;二、与珠。 明珠者,明譬中
道智,圆譬于常。 “在顶” 者,极果所宗。 “髻中” 者,实为权所隐。 解髻即开
权,与珠即显实,合亦二。 能令至于一切智,智即果名,是行一也。 第一之说
者,是教一。 秘藏是理一,兼得人一也。
导读:弘经应住安乐行
《安乐行品》是《法华经》迹门中的最后一品。 此品是文殊菩萨请示释迦
第
牟尼佛,菩萨如何于恶世中修行《法华经》。 释迦牟尼佛回答文殊菩萨:“若菩 三
辑
萨摩诃萨于后恶世,欲说是经,当安住四法。”这四法就是身、口、意、誓四安乐
︽
行。 法
华
关于修四安乐行所应遵循的总的准则,即行体,各家说法不同。 道生《法 文
句
华经疏》卷下,认为修四行的行体,依次为心理、身口无过、离嫉妒、慈悲。 光宅 ︾
选
法云在《法华义疏》中以智慧、说法、离过、慈悲心为行体。 吉藏在《法华玄论》 释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