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5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245

《华严经疏》卷 2 说:“(华严)教类有五,即贤首(法藏)所立。 广有别章,大同

           天台,但加顿教。”又说:“不同前渐次位修行,不同于彼圆融具德,故立名顿。
      朱    顿诠此理,故名顿教。” 这就是说,华严“五教”,不过在天台化法四教的基础
      封
      鳌    上,加一顿教而已。 华严四祖澄观在《华严经疏》卷 2 中说:“陈、隋二代,天台
      天
      台    智者承南岳思大师立四教云:一、三藏教。 此教明因缘生灭、四真谛理,正教小
      集
      ·    乘,旁化菩萨。 二、通教。 通者,同也,三乘同禀故。 此教明因缘即空,无生四
      第
      二    真谛理,是摩诃衍之初门,正为菩萨旁通二乘。 ……三、别教。 别即不共,不共
      册
           二乘人说故。 此教正明因缘假名,无量四真谛理。 的化菩萨,不涉二乘,故声

           闻在座,如聋如盲,不名不共,而云别者。 ……四、圆教。 以不偏为义。 此教正
           明不思议因缘,二谛中道,事理具足,不偏不别,但化最上利根之人,故名为圆
           ……又此四教,不局定一部。 一部之中,容有多故。 又更以四种化仪收之,谓
           顿、渐、秘密、不定。”又说:“然此大同天台,但合别圆,加一乘分耳。” 可见,在
                                                                           ①
           判教方面,华严宗也是深受天台宗的影响。


                                    三、对真言宗的影响


                真言宗,又名密宗。 唐一行《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又称《大日经疏》)卷
           1 称:“真言,梵曰漫怛罗,即是真语、如语、不妄不异之音。 龙树《释论》谓之秘

           密号,旧译云咒,非正翻也。”             ②
                自汉代以来,所译的佛经中说有密咒。 智者倡导的天台宗化仪四教中,就
           有秘密教。 它是根据慧思大师《诸法无诤三昧法门》 所说,应用显、密两种不
           同方法化导众生。 因为众生的根性和基础不同,虽同在一会上受教,所领悟的

           也各不相同,故须在会后再用秘密的方法分别传授。 但这种秘密教和唐代善

           无畏(637-735)、金刚智(672-732)的真言密教并不相同。
                真言宗之传,是从唐玄宗时开始的,其时善无畏来华译经,译成《大毗卢遮

           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世称《大日经》)7 卷,《苏婆呼童子经》3 卷和《苏悉地羯
           罗经》3 卷,称为密宗三经。 其中《大日经》,是他和一行于开元十二年(724)

           奉敕于洛阳译出的。
                一行(673-727),是天台宗玉泉系惠真的弟子,俗姓张,名遂,魏州昌乐

           人。 早年博览经史,精于历象阴阳五行之学。 曾于惠真座下学习天台教观,颇



               ①  《大正藏》卷 45。
               ②  《大正藏》卷 39。



    ❙238❙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