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4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334

后,灵峰支出现了苍辉受晟、警修灵明、警修灵耀、迹端定融、谛闲古虚等大师,
           均是法门龙象。 特别是谛闲大师,他不仅自己讲经著述,大弘台宗,还教育培

           养了一批像倓虚、宝静、静权、仁山等后起之秀,成为当时天台宗的顶梁柱。 以
           后,宝静弘台宗于香港,倓虚弘台宗于东北、西北,其弟子慧峰,又弘法于台湾,
           静权则弘法于台宗祖庭。 从而彻底改变台宗明末以来的沉寂,而成为二十世

           纪佛教界中蓬蓬勃勃的一大宗派。 真可谓“根深果茂,源远流长”。
                从上面分析中可以看出,高明寺系的灵峰支正因为实践运用了天台宗的
           圆融之道,融通性、相之说,取长补短,从而使台宗学说更能为四众所信受。 这
           是侷守于高明山的午亭支所无法企及的。 这也是高明寺系的两个支派一盛一
           衰的主要原因。 可见,佛教思想也与其他的思潮、观念一样,不能自我封闭,不

           能保守,应当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探索,不离创新,才能发展兴旺。 从高明寺
           系两支的盛衰中,使我们领悟到这一深刻的道理。




































                                                                                       第
                                                                                       四
                                                                                       辑

                                                                                       台
                                                                                       典
                                                                                       考
                                                                                       析


                                                                                     ❙327❙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