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7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67
难解难入。 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 所以者何? 佛曾亲近百千万亿无数诸
佛,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勇猛精进,名称普闻,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随宜 所说,
①
朱 意趣难解。 舍利弗! 吾从成佛已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
封
鳌 引导众生,令离诸着。 所以者何? 如来 方便知见波罗蜜,皆已具足。 舍利弗!
②
天
台 如来知见广大深远,无量无碍,力、无所畏 、禅定、解脱 、三昧,深入无际,成
③
④
集
·
第 就一切未曾有法。 舍利弗! 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言辞柔软,悦可众心。
二
册 舍利弗! 取要言之,无量无边未曾有法,佛悉成就。
[文句]
从“吾从成佛已来”者,是叹释迦权实。 旧云:“释迦权实各各叹,谓‘吾从
成佛’下,是叹权;‘所以者何’,是释权。 ‘如来知见广大’下,是叹实;从‘无量
无碍’下,是释实。 从‘如来能种种分别’ 下,是结叹实文。” 旧料拣前后有三
意:一、合叹诸佛二智者,明二智体同;开叹释迦二智者,明二智功用有异。 二、
明垂迹之本,故诸佛先叹实;明显本之能,故释迦先叹权。 三、诸佛显自行,先
须得实。 释迦明化他,先以权引童蒙,而互现出没者,将明体圆不可偏存,存则
失旨也。
今谓不尔,但依文次第,于义易解,不须曲辩。 又汝云:诸佛道同,云何异
解? 如人善赞孝顺而打掷父母云云。
就释迦文,亦为三:初,双叹;次,双释;后,双结。 “吾从成佛已来” 叹实
智。 若实智不圆,佛道不成。 既云成佛,一成一切成,即是叹实智也。 “种种因
缘”下,是叹权智。 四十余年,以三种化他权实,逗会众生,故言“种种因缘”
也。
“譬喻”者,小乘中以芭蕉水沫为譬,大乘中以乾城 、镜幻等譬。 依诸论
⑤
① 随宜:即随顺众生根器之所宜。 又顺应人、时、处所宣说之法,称为随宜说法。
② 如来:此指真实智。 佛从真如实相之道而来,以悲愿教化众生,故名如来。
③ 力、无所畏:指佛的十种智慧力量及四种无所畏惧。 十力是:(1)知道理是非的觉处非外智力;(2)
知一切众生三世因果的业熟智力;(3)知禅定深浅的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4)知众生根性优劣的根上下
智力;(5)知众生意愿的种种胜解智力;(6)知众生质素及种姓的种种界智力;(7)知众生轮回因果关系的遍
趣行智力;(8)知过去世种种事的宿住随念智力;(9)知未来世及众生生死时限的死生智力;(10)永断自身
一切烦恼的漏尽智力。 四无畏是:(1)一切智无所畏;(2) 随应说法无所畏;(3) 不见相在大众中说法无所
畏;(4)能断疑惑在大众中说法无所畏。
④ 禅定、解脱:禅定,即三昧,指静坐敛心,专注一境,身心轻安,观照明净,获得悟解和智慧的一种修
持方法。 解脱,指解除惑业束缚,脱离三界苦果。
⑤ 乾城:乾达婆城,即蜃气楼。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