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8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68
者,以小乘譬乳,大乘譬醍醐也。 “广演”者,能于一法出无量义也。 “无数方
便”者,即七种方便也。 “引导众生令离诸著”者,说散十善 ,离三途着;说净
①
十善,离欲界着;说三藏离见思着;说菩萨法离涅槃着;说佛法离顺道法爱着。
从“所以者何”,是双释二智也。 “如来”半句,即是释实智。 从真如实相中来,
而得成佛道故名“如来”,即释成实智也。 方便即是释权智。 由于方便善巧,
故能“种种因缘”。 “知见波罗蜜” 者,即是双举权实知见也。 一切种智名实
知,佛眼名实见,道种智名权知,法眼名权见。 悉到事理边故,悉名波罗蜜。
“皆已具足”者,权实悉究竟也。 若不作双释之意,那忽言皆已? “皆已”者,双
释意显也。 从“如来知见广大深远”,即是双结释迦二智也。 如来知见,如前
说。 广大明横,深远明竖。 如此实智,非横非竖,寄言往叹,论其横竖,照无限
极,如函大盖大也。 “无量无碍” 下,即是结权智也。 自行之权,道前方便,约
诸法门,故知是结权智明矣。 实智无若干也。 光宅以此释实智,非但光宅不识
实智,梁代皆不知其无碍慧无若干也云云。
“无量”,即佛地四等也。 “无碍”,即佛地四辩也。 能于一辞一义,旋出无
量,乐说不穷。 比于别通菩萨,如甲上土方地。 “力” 即十力,“畏” 即四无所
畏,“禅”尽禅之实相,“定”即首楞严定,“三昧”即王三昧。 “深入无际”者,结
成竖深。 “成就一切未曾有法”,结成横广。
从“舍利弗! 如来能种种分别”下,旧将结成前权实,今用起后将欲绝言。
更举权实为绝叹之由。 文为二:初、举绝叹之由;次、指绝言之境。 郑重者,表
殷勤也。 “如来能善分别,巧说诸法” 者,即举权也。 “言辞柔软,悦可众心”
者,举实也。 何以得知? 上见他土说顿云:“其声清净,出柔软音” 下,身子领
解云:“闻佛柔软音,深远甚微妙。”据前后两文,知是举实智也。 前叹中,前实
后权。 今何意前权后实? 明前欲寄言故,从实而舒权;今欲绝言,须卷权归实
耳。
第
从“取要言之”,是指实境。 要者,莫过于实也。 “无量无边,未曾有法”, 三
辑
是指权境。 又举要是创指之端,无量无边是指权,未曾有法是指实。 言此二
︽
法,佛悉成就,修道得故,此那可说? 若单明一事,不应言悉。 既双指权实,其 法
华
文
意明矣。
句
︾
选
释
① 散十善:以散乱之心,修十善业。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