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5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75

萨婆若海。 如摄大乘师云:“如理如量 ,通达自在。” 如量,知见能持众德,如
                                               ①
           理,知见能遮诸惑,即是十地大赤位也。 然圆道妙位,一位之中,即具四十一地
      朱    功德,秖开即具示、悟、入等,更非异心。 但如理知见,无有分别浅深之相,欲显
      封
      鳌    如量知见故,分别四位耳。 发心、毕竟二不别,如是二心前心难。 既云难易,即
      天
      台    知初心与毕竟心,应有明晦浅深之别。 犹如月体初后俱圆,而有朔望 之殊。
                                                                             ②
      集
      ·
      第    四位知见,皆明照实相,而说开入之异耳云云。
      二
      册         二、约四智者,今欲以圆教四智,对于四位,不如般若中通教释也。 (一)
           道慧,见道实性,实性中得开佛知见也;(二) 道种慧,知十法界诸道种别解惑
           之相,一一皆示佛知见也;(三)一切智,知一切法一相寂灭,寂灭即悟佛知见

           也;(四) 一切种智,知一切法一相寂灭相 ,种种行类相貌皆识,即入佛知见
                                                   ③
           也。 又道慧如理名“开”,道种慧如量名“示”,一切智理量不二称“悟”,一切种

           智理量双照为“入”。 此亦约实理无浅深中,而浅深分别也。
                三、约圆教四门,横释四句者:空门,一空一切空,即开佛知见;有门、一有
           一切有,即示佛知见也;亦空亦有门,一切亦空亦有,即悟佛知见也;非空非有

           门,一切非空非有,即入佛知见。 能通则四,所通则一,开示悟入是能通之门,

           所知所见是所通之理也。
                四、约观心释者,观于心性三谛之理,不可思议,此观明净名为“开”。 虽
           不可思议,而能分别空假中心,宛然无滥名为“示”。 空假中心,即三而一,即

           一而三,名为“悟”。 空假中心,非空、假、中,而齐照空假中,名为“入”。 是为
           一心三观,而分开示悟入之殊也。 所以四种释者,见理由位,位立由智,智发由
           门,门通由观。 观故则门通,门通故智成,智成故位立,位立故见理,见理故名

           为“理一”也。 从“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下,即是结成理一义也。 昔方便
           教,亦得义论开示悟入,而非佛知见,故是权。 今明佛知见,故是实,实即理一

           也。
                从“告舍利弗如来但教化菩萨”,是明人一。 就昔方便,谓教化三乘,理实

           而言,但化菩萨。 如彼穷子,自谓客作贱人;长者所观,实为己子,即是人一也。
                从“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光宅称“教一”,今言“行一”。 诸三乘众行,名之



               ①  如理如量:如理指真如之理。 如量指对真如的认识过程、结果,及判断真伪之标准。 这是摄论宗师
           所说的无尘唯识义理之一。
               ②  朔望:朔,每月的初一日;望,每月的十五日。
               ③  寂灭相:涅槃之相,离一切之相。


    ❙68❙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