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8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三册>》
P. 148
面依众生的根基次第而熟。 所谓“约教相生,约机浓淡”(五时也称五味,指由
生乳制成醍醐的五个过程:即:乳味、酪味、生酥味、熟酥味、醍醐味。 比喻佛对
朱 不同根基众生说法的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和法华涅槃时)。 而法相
封
鳌 宗和三论宗则主张把释迦一生的说教分成三个时期,称“三时教”(法相宗的
天
台 窥基根据《解深密经》,确立有、空、中三时教。 三论宗则根据印度中观派智光
集
·
第 的说法,以第一时为小乘教,第二时为法相大乘教,第三时为无相大乘教)。 就
三
册 是同样对《法华经·譬喻品》的解释,天台宗和三论宗、法相宗人的说法也不
相同。 天台宗主张“四车”说,认为该品中说的羊车、鹿车、牛车,分别譬喻声
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 以三车引开孩子们,使远离火场,达于安全之境,意即
以不同方式,使人远离迷妄,而入同一觉悟之境。 最后的大白牛车的出现,则
表示舍方便的三乘,而归入究竟真实的一佛乘,显示佛的大悲心。 故把羊车、
鹿车、牛车、大白牛车合称“四车”。 而三论宗(如吉藏)和法相宗(如窥基)却
不以为然,他们以为,方便的牛车与大白牛车是同一的东西。 因而称为“三
车”家。 也就是说,天台宗认为,佛教除了声闻乘(羊车)、缘觉乘(鹿车)和菩
萨乘(牛车)三乘的教法外,尚有第四车的佛乘的教法,即一乘的教法。 而三
论宗和法相宗则认为,佛教正是三乘的教法,此外并无与大白牛车相应的教
法。 最澄指出:天台、法相、三论各宗对佛教义理的截然不同的解释,之所以会
被各方面的信众接受,主要是由于各人根基不同的缘故。 学佛者应当分清“权
实”和“偏圆”,理解真正的一乘教法。 而德一造《中边义镜》,以诽谤天台,这
显然与当年毁正法、谋害释迦的提婆达多没有两样。
德一对天台宗主张的藏、通、别、圆的四教说,攻击也很猛烈。 他说:“山家
云:但一佛乘者,纯说佛法之圆教乘也。 无有余乘者,无别教带方便有余之说,
无二者,无般若中之带二,亦无三者,无方等中所对之三也。 如此三三皆无,况
三藏中三耶?” 无二无三,是指成佛之道唯一而无二道或三道。 《法华经·方
①
便品》中说:“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 (中略)
汝等当一心信解受持佛语,诸佛如来言无虚妄,无有余乘,唯一佛乘。”对此,天
台宗提出著名的藏、通、别、圆四教之说,唯一佛乘即是唯一圆教;余乘,指别
教;若二,指通、别二教;若三,指藏、通、别三教。 意思是今之法华时是唯一的
① 《守护国界章》卷中之下,《大正藏》卷 74 第 205 页。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