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1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三册>》
P. 151

凡法华宗天台年分,自弘仁九年,永期于后际,以为大乘类,不除

                其籍名,赐加佛子号,授圆十善戒,为菩萨沙弥,真度缘请官印。
                    凡大乘类者,即得度年,授佛子戒为菩萨僧,其成牒请官印,受大

                戒已,令住叡山一十二年,不出山门,修学两业(止观业和遮那业)。
                    凡止观业者,年年每日长转长讲《法华》 《金光》 《仁王》 《守护》

                诸大乘等护国众经。
                    凡遮那业者,岁岁每日长念《遮那》(《大毗卢遮那经》)、《孔雀》
                (《孔雀王经》)、《不空》(《不空羂索经》)、《佛顶》 (《大佛顶首楞严

                经》)诸真言等护国真言。
                    凡两业学生,一十二年所修所学,随业任用。 能行能言,常住山

                中,为众之首,为国之宝;能言不能行,为国之师;能行不能言,为国之
                用。

                    凡国师、国用,依官符旨,差任传法及国讲师。 其国讲师,一任之
                内,每年安居法服施料,即便收纳当国官舍,国司郡司,相对检校,将

                用国里,修池修沟,耕荒理崩,造桥造船,殖国殖纻,莳麻莳草,穿井穿
                水,利国利人,讲经修心,不用农商。 然则道心之人,天下相续;君子

                之道,永代不断。       ①

           在疏文中,最澄向朝廷主要提出三方面的建议:一是给山家学生以崇高的荣
           誉:把大乘戒称为“佛子戒”,受戒后即成为“菩萨僧”,戒牒加盖官印,表明这

           是国家所承认的。 增强学僧的荣誉感,从而努力学好天台。 二是对学僧严格
           要求:受大乘戒后,12 年不得出山门,一心修学止观业和遮那业,每日或讲或

           念,从不空闲。 三是学成后量才录用:修持和口才好的成为国宝,口才好而不
           善修持的为国师,善修持而不善口才的为国用(如作羯磨师等)。 这些人讲经

           修心,利国利人,都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而天台宗也赖以永代不断。
                同年八月,最澄又向朝廷上疏《劝奖天台宗年分学生式》。 重申天台宗学
           僧只受大乘戒,12 年中须在山修业,并进一步就比睿山学僧修学、考试及生活                                        第
                                                                                       七
           细则作了规定。 在没有得到朝廷批复的情况下,最澄于弘仁十年(819)三月,                                       辑

           写了《天台法华宗年分度者回小向大戒》疏文,除了重申上述要求外,还要求                                          台
                                                                                       密
                                                                                       探
                                                                                       索
               ①  最澄:《山家学生式》,《大正藏》卷 74 第 624 页。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