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3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三册>》
P. 153
家,先受先坐;郎君在家,后受后坐。 奴郎类别,不得一例” 。 接着,他又解释
①
说:
《梵网经》下卷云:若佛子应如法次第坐。 先受戒者在前坐,后
受戒者在后坐。 不问老少、比丘、比丘尼、贵人、国王、王子,乃至黄门
奴婢,皆应先受戒者在前坐,后受戒者次第而坐。 明知奴婢以上,能
受戒者,若依菩萨戒出家修道,皆名为僧。 若请僧次时,可差僧次。
若未出家时,依在家次第,各各不可杂。 其当类之中,定先受后受。 ②
也就是说,在教团内的比丘、比丘尼,不论出家前身份上至国王、贵族,下至奴
婢,出家后的座次均不受影响,只是按照谁先出家,谁的座次在前;谁后出家,
谁的座次在后。 这与世俗在家人的做法完全不同,充分表达了大乘佛教众生
平等的思想。
在天台宗与密教结合的方式上,最澄还与当时东密的开山祖师空海(774
-835)进行论诤。 空海著有《十住心论》《弁显密二教论》等,认为天台法华圆
教是显教,而真言密教胜于显教。 他的理由是:①关于说法之佛,密教是法身
佛大日如来;而显教则是报身、应身释迦如来;②关于教法,密教是显示法身佛
内自证的境界;显教是报身、应身佛所说的三乘、一乘教法;③关于成佛的快
慢,密教是即身成佛,非转世的脱胎换骨乃疾速成佛;显教是需要历经长时间
(三大劫)的修行方可成佛。 针对上述理论,最澄也提出三方面加以辩驳:①
据智者的《法华文句》解释,如来有法身、报身、应身三身,而三身是早在久远
劫以来即是一体的。 释迦如来不是新近在菩提伽耶方才成道的新佛,而是从
远在三千尘点劫以前久远实成的本地本佛垂迹。 他认为释迦如来和大日如来
是同体异名。 ②法华的一乘成佛,也是释迦或大日的自证境界。 ③《法华经》
中的《提婆达多品》中叙七岁的龙女向释迦献宝珠后疾速成佛,与密教所说的
“即身成佛”并无两样。 可见成佛的快慢全在于修学者,并不是因为显、密两
教不同之故。 这样,把“圆密一致”的道理,解释得十分清楚。
第
最澄在创立日本天台宗时,也主张圆密二宗并重,让每年得度的二僧分别 七
辑
修止观业(天台)和遮那业(密),主张“圆密一致”。 例如,他在《守护国界章》
台
密
① 《显戒论》卷中引。 探
索
② 《显戒论》卷中。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