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7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三册>》
P. 157
决。” 原来在圆仁搭船归国之前,获唐朝廷准许赴天台山求法的圆载,已把比
①
睿山座主致天台山僧之信及此 30 条疑问 带到天台山,并由天台山国清寺广
②
修座主作了回答。 志远是知此消息的,故对圆仁的请问不再置答。 广修是向
最澄传法的道邃的弟子,是天台宗第十一祖。 因此,他的决释是最权威的。 此
后,圆仁到了长安,又从大兴善寺的元政受金刚界灌顶,图写金刚界曼荼罗等。
在青龙寺从义真受密教胎藏界灌顶,又学《大日经》中的“真言印契并真言教
中秘密法要”等。 从印度僧宝月学习悉昙(梵文)。 还从左街醴泉寺的宗颖学
习天台止观。 这样一共花了 6 年的时间。
唐武宗即位后,实行毁佛灭法政策。 会昌五年(845)三月十一日,朝廷敕
令:“外国等,若无祠部牒者,亦勒还俗,遞归本国。” 还特别提到了圆仁等人:
“日本国僧圆仁、惟正亦无唐国祠部牒,功德使准敕,配入还俗例” 。 三月十
③
五晚,圆仁离长安回国,被迫中断了入唐求法活动。 他将入唐近 10 年搜集的
天台宗、真言宗等佛教典籍图像等带回日本。
回国后,圆仁根据这些资料撰成《日本国承和五年入唐求法目录》,内计
“经疏章传等一百三十柒部二百一卷,曼荼罗并印契坛样诸圣者影及舍利
等”。 《慈觉大师在唐送进录》(一卷):内为“曼荼罗并外书等目录”;及《入唐
新求圣教目录》(一卷),内为“长安、五台山及扬州等处所求经论念诵法门及
章疏传记等,都计五百八十四部,八百二卷。 胎藏、金刚界两部大曼荼罗,及诸
尊坛像、舍利并高僧真影等,都计五十种”等 。 足见圆仁在唐所搜求的经论
④
章疏及图像等,是以与天台有关的密教内容为主的。
与此同时,圆仁又奏请朝廷,在比睿山建总持院,置灌顶坛,设置僧 14 人,
专修密教,又培养习学密教经典的弟子。 还设常行三昧堂,仁寿元年(851),
将五台山竹林寺法照的念佛三昧之法传授给弟子,成为比睿山净土法门的重
要源流。 此时,他的名望甚高,天皇和皇太后均请他传戒和灌顶。 “天安三年
(859),天皇受菩萨戒灌顶。 贞观二年(860)五月,淳和太后请和尚受菩萨大
戒,奉太后法名称良祚。 ……(随后) 皇太后随和尚受菩萨大戒三昧耶戒灌
第
七
辑
台
① 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 3。
② 《寺家未决》。 密
③ 同上书卷 4。 探
索
④ 详见《大正藏》卷 55《目录部》。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