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4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三册>》
P. 224
展了龙树的中道思想,而且充分运用和发挥了佛经中固有的文学手法,更准
确、更通俗地阐明自己的思想观点。 因而千百年来,佛学界不仅深深赞叹天台
朱 宗思想的博大精深,更赞叹天台典籍中文采的精美。 本文拟就天台典籍中的
封
鳌 说理散文和抒情散文两方面分别探讨其艺术手法。
天
台
集
· 一、说理散文
第
三
册
说理散文是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表示赞成什么
和反对什么。 也就是讲道理,论是非。 刘勰在《文心雕龙》 中认为:说理应当
“义贵圆通,辞忌枝碎,必使心与理合,弥缝莫见其隙” 。 也就是说,所讲的道
①
理要圆满而通达,语言切忌繁琐。 要使心里想的同事物的道理完全一致,两者
配合得天衣无缝。 天台宗说的五时八教、三谛圆融等重要义理,都是大乘佛教
的极理,是颠扑不破的殊胜学说。 但由于义理比较高深,若不作细致的分析,
四众是不易领会和接受的。 因此,天台大师们在阐释教理时,用了许多精彩的
表达思想的艺术形式。 主要有:
(一)先总后分的演绎式
先总后分的演绎式,往往是作者对某一事物或问题先作总的解释,然后由
本及末、穷末探源地加以细析。 这种写法是中国传统文章中很少见的。 例如
智者在《四教义》中解释“发心住”这一禅理时写道:
所言发心住者,三种心发,故名发心;住三德涅槃,名为住也。 云
何名三种心发? 一者、缘因善心发,二者、了因慧心发,三者、正因理
心发。 一、缘因善心发者,众生无量劫来,所有低头合掌,弹指散花,
发菩提心,慈悲誓愿,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一切善根,一时
开发,一心具足万行诸波罗蜜也。 二、了因慧心发者,众生无量劫来。
闻《大乘经》,乃至一句一偈,受持读诵,解说书写,观行修习,所有智
慧,一时开发,成真无漏也。 三、正因理心发者,众生无始以来,佛性
真心,常为无明惑之所隐覆,缘、了两因力,破无明暗,朗然圆显也。
此三种心开发故,故名发心。 二、住三德涅槃,名之为住者,一、法身,
二、般若,三、解脱。 此三不纵不横,如世伊字,名秘密藏,真实心发,
① 刘勰:《文心雕龙·论说篇》。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