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6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三册>》
P. 226
的相互依存关系:“ 观非教不正,教非观不传。 有教无观则罔,有观无教则
殆。”两者缺一不可。 接着,指出“统论时教”和“依教设观”,共为 8 种,即化仪
朱 四教(顿、渐、秘密、不定)和化法四教(藏、通、别、圆)。 随后,指出化仪四教包
封
鳌 括在化法四教之中。 而化法四教通过析空、或体空、或次第、或一心为观,均能
天
台 将行人运送至涅槃境界。 但持藏、通二教观者,运至真谛涅槃,持别、圆二教观
集
· 者,则运至中谛大般涅槃。 并指出藏、通、别三教皆为权教,唯有圆教才是真实
第
三 究竟之教。 如来之所以分别说四种教,是根据众生的根性不同而对机说法。
册
这样,先提出论点,然后逐渐进行分析,最后作出了归纳。 先总,次分,后合,剖
析条条有理。
随后,作者还对五教八教,进行分析。 针对前人关于“阿含十二方等八,二
十二年般若谈,法华涅槃共八年,华严最初三五日” 之说,进行批驳,提出“通
五时”和“别五时”之说。 这也属于其先总后分的演绎式分析的一部分内容。
(二)层层递解、首尾一体的粘连式
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章句在篇,如茧之抽绪,原始要终,体必
鳞次。 启行之辞,逆萌中篇之意;绝笔之言,追媵前句之旨。 故能外文绮文,内
义脉注,跗萼相衔,首尾一体。”也就是说,这种首尾一体的粘连式,句句都在起
承转合,而不用一、二、三等数字,如茧抽丝,源源而出,首尾相接,浑然一体,毫
无斧凿之痕。 这种说理散文,显示作者高度文学水平。
如智者的《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觉意三昧》的《辩法相》就是用这种首尾
一体的粘连式的:
夫行人欲度生死大海,登涅槃彼岸者,必须了达妄惑之本,善知
至道之要。 妄惑之本,是即意之实际;至道之要,所谓返照心源。 识
之实际,即是正因佛性;反照心源,即了因也。 而此二因,摄一切法,
罄无不尽。 譬如清净虚空之中,圆满日光,湛然而照。 然此空之与
日,非即非离,非住非不住。 而日善作破暗良缘,显空之要。 虽复灭
暗显空,空无损益。 理实无损,事以推之,暗蔽永除,性乃无增。 空界
所含,万象皆现;而此虚空,性虽清净,若无日光,则有暗起,非以虚空
空故,自能除暗。 暗若除者,必假日光。 日若无空,无光无照;空若无
日,暗不自除。
然此暗性,无来无去。 日之体相,亦不生灭。 但有日照空,则乾
坤洞晓。 以智慧日照心性空,亦复如是。 如日非即空,亦不离虚空。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