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6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三册>》
P. 236

春之间,取西南开广之阳,坐其下以享曝背之乐,或对佳客煮茗吟诗,

                或聚徒众捉麈谈玄,或跏趺藤龛冥心禅观。 山中有此,信可乐也。 若
      朱         夫以松而纪余之腊,余未来而先有此,十年以长,则松为兄,而余为
      封
      鳌         弟;若以余之俗腊而纪其松,余年今七十有三矣。 廿年以长,则父事
      天
      台         之,则松犹当为余之弟子也。 呜呼! 余住此山四十余年矣,与此松之
      集
      ·         有缘者如此。 后之子孙当视松如视余,视余如视松,听其天年,不剪
      第
      三         不伐,是为孝子顺孙;其不然者,非吾徒也!                   ①
      册
           文章中写作者爱松护松,享松之乐,以松为友,直至把自己也看作松的化身,完

           全用白描的手法,达到了物我合一的艺术佳境,也许这就是运用止观禅理、不
           作文字夸饰,所能达到的最高艺术效果。

                (二)浓墨重彩,刻画入微

                天台宗大师和台宗学者中,有许多文学大家,来到祖庭天台山潜修时,面

           对四时的美好景色,为之陶醉:“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
           凝;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文心雕龙·物色》)不
           禁以生花之笔,大肆铺叙。 如元代琦禅师的《娑罗轩记》,写天台山四时的景

           色,用了浓墨重彩:“抱道德者宜居山,山居有助于道德。 若夫杂花生树,敷其
           慧也;众绿垂荫,适其定也;繁霜熟果,资其证也。 云之英英,泉之泠泠,百鸟昼

           啼,孤猿夜鸣,满眼非色,满耳非声。 此山居四时无穷之乐也”。 辞句音韵铿
           锵,给读者以如画的美的享受。 接着,写轩名的由来:“梵语娑罗,唐言高山,盖
           此峰特起于众峰之外,而得是名。 因以名轩……。 且东南山水之胜,娑罗峰为

           冠;天台之胜,华顶为冠;华顶之胜,善兴(寺) 为冠;善兴之胜,娑罗轩为冠。
           得名高出,不亦宜乎!” 文中运用顶真的辞格,刻画出了娑罗轩居高临下的雄

           姿,当然也包含着颂扬天台宗教义高超的意图,写景抒情,别有一番情趣。
                又如明代僧受教的《圆通洞记》,写天台的古迹:“一千天冠隐居赤城,五
           百应真藏于方广,子晋君琼台夜月,葛稚川仙灶丹砂,洵玄圣之所造化,神仙之

           所窟宅也。 余幽溪山水,特出东南一隅,可谓禺疆冯夷之尤物也。 一壑一泉,
           蹊径邃蔚,森爽夺目,自是可人。” 用了许多对偶句,大肆铺陈,穷妍尽态,气
                                           ②
           势不凡。 有的散文写名僧登坛说法,也用许多绮丽的辞句。 如传灯大师的皈



               ①  释传灯:《幽溪别志·泉石考》。
               ②  《幽溪别志·重典考》。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