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7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三册>》
P. 237
依弟子屠隆的《新建天台祖庭记》写传灯说法:“登莲华之宝座,则岳渎趋锵,
龙天围绕,若扶翳而震聋;宣贝叶之妙音,则香云馥郁,花雨缤纷,成润枯而苏
槁。”浓墨重彩铺叙,绮辞丽句纷陈,给读者以气象万千的感觉。
一些名手撰写的有关天台大师的碑文,也充满文彩。 如《天台山修禅寺智
顗禅师放生碑文》,字字珠玑,琳琅满目。 其中写智者初别天台山时所见,道:
……鸟穴胜探,台山是卜,白鸡路出,青髓岩开。 攀桂结字,萧然
憩止。 林交五柳,既馥栴檀之氛;塔现三层,终悬水精之色。 云崖天
乐,不鼓自鸣;石室金容,无形留影。 ①
又如《玉泉寺碑文》写玉泉寺四周秀色:
峰疑偃盖,峦似覆船。 巨力穷奇之象,洪崖谲诡之形。 岗曲抱而
成垣,水萦迴而结乳。 青枫动叶,远照金霞;翠柳摇枝,低临玉沼。 猿
吟白云之上,莺啼碧树之间。 ②
这些天台典籍中的佳作,用浓墨重彩来写景抒情,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用浓墨重彩写景状物中最独特的是写声音。 凡是读过唐代白居易的《琵
琶行》,无不为作者描写琵琶声的佳句所感动:“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
私语,嘈嘈切切续续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其想象的奇妙,令人拍案叫
绝。 然而在天台大师的笔下,也有这一类以浓墨重彩写声音的佳作:明代传灯
大师的法子正寂的《南明天乐赋》 写传灯大师在南明山石城寺讲经时,听众
③
皆闻天乐之声,经久不绝。 《赋》中写道:
……方疑舌上生莲,忽感空中奏乐。 视而不见,听则有声。 隐隐
沉沉,若螺若贝;无无有有,疑管疑笙。 疏接类海潮音,讶玄云之上
覆;渐闻似大法器,驰慧风而下流。 不辨声歌,喜和鸾之嘹亮;但聆节
奏,合宝梵以悠扬。 远而复近,绝矣更生。 不有懿诚,孰臻圣应? 自
非妙悟,岂惬空声。 ……
第
文中写出了天乐之声的“隐隐沉沉,若螺若贝;无无有有,疑管疑笙”,说它类 八
海潮声,像大法器,如鸾凤和鸣,似宝梵合奏,“远而复近,绝矣更生”。 这种浓 辑
台
墨重彩对声音的刻画,读之令人神迷心醉,妙趣无比,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山
文
苑
① 章安:《国清百录》卷 4。 与
② 章安:《国清百录》卷 4。 儒
林
③ 《幽溪别志赠遗考》。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