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4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三册>》
P. 234
供馔,当差次送,每日一鹿。”王善其言。 于是二主各差次送。
次当调达群中,有一母鹿,白其主言:“我死分当,而我怀子。 子
朱 非死次,屈垂料理,使生者不滥,死者得次。” 王怒之曰:“谁不惜命?
封
鳌 次来但去!”母思惟言:“我王无慈,横见瞋怒。” 即至菩萨王所,具白
天
台 王言:“大王仁慈,如我今日。 天地旷远,无所控告,具以事白。”菩萨
集
· 王言:“若我不理,枉杀其子。 若非次更差,后次何遣? 惟我当代。”
第
三 思惟既定,即自送身,遣鹿母还群。 菩萨鹿王,到其王门。 众人见之,
册
怪其自来。 以事白王,王亦怪之。 王问曰:“群鹿尽耶,而忽自来?”
鹿王言:“大王仁慈,人无犯者;但有滋茂,无有尽时。 但彼群鹿,归告
于我。 我愍之故,若非分差,是亦不可;若纵而不救,无异木石。 是身
不久,必不免死。 慈救苦厄,其德无量。 若人无慈,与虎狼何别?”王
闻是语,即从座起,而说偈言:“我实是畜兽,名曰人头鹿;汝虽是畜
生,名曰鹿头人。 以理而为人,不以形为人。 我从今日始,不食一切
肉。 我亦无畏施,亦可安汝意。”
诸鹿得安,王得仁信。 ①
这则寓言含意深长,从菩萨鹿王以自身替代怀孕鹿给波罗奈王供馔的生动事
例中,反映出他舍己救人的仁慈之心。 此事深深地感动了波罗奈王,并当场表
示忏悔道:“我实是畜兽,名曰人头鹿;汝虽是畜生,名曰鹿头人。 以理而为人,
不以形为人。 我从今日始,不食一切肉。”文中人物形象、对话等,均生动逼真,
并有叙述和评论,是一篇典型的佛教文学作品。
二、抒情散文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圣贤书辞,总称文章……水性虚而涟漪结,木
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 虎豹无文,则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
文也。”他认为好的文章是情彩结合,“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根据思想感
情来选择体裁,运用辞藻抒发思想,才能成为情采并茂的作品。 在天台宗的典
籍中,也有许多抒情散文。 这些散文不仅思想深邃,而且文辞优美,极富情采。
历代天台山僧中有不少饱学之士。 他们的抒情散文,在描写天台山水时无磅
礴厚浊之态,而有刻露清秀之容。 不少抒情散文,饱含天台宗的中道哲理,雅
① 湛然:《摩诃止观辅行传弘决》卷第一之二。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