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三册>》
P. 47
①
守意者为不离因缘” 。
智者认为坐禅时,首先应当调息。 他说:
当求静处结跏,平身正直,纵任身体,散诞四肢,布置骨解,当令
关节相应,不倚不曲,缓带,转侧调遣:以左手置右手上,大指才令相
诣,纵放颊车,小小开口,四五过长吐气;次渐平头,徐徐闭目,勿令眼
敛太急,常使笼笼,然后用息也。 ②
智者还指出,数入息和出息,均可治坐禅中的病患。 他说:“若因重触,成地大
病,偏用出息治之;若发轻触,成风病,偏用入息治之。 若发冷触,成水病,偏用
出息治之;若发热触,成火病,偏用入息治之。 余亦如是。 若得调和正等,随意
而用。 此用常所数息,非作别息也。” ③
至于修数息所能达到的境界。 诸经所说不一。 《大安般守意经》 认为:
④
“数息为四意止。” 所谓四意止,即:身念息、念痛痒、念意息出入,念法因缘。
经中指出:由于数息故,能达到“自观身观他人身止淫,不乱意止余意;自观痛
痒观他人痛痒止瞋恚;自观意观他人意止痴;自观法观他人法得道。 是名四意
止 。 《杂阿含经》认为数息观“多修习已,能令四念处满足;四念处满足已,七
⑤
觉分满足,七觉分满足已,明八解脱满足。” 也就是说,《大安般守意经》中只
⑥
说到“数能生四禅”,《杂阿含经》中只说数能得“四念处、七觉支、八解脱”等;
但智者却认为,数息门虽是六妙门的第一阶段,但坚持修习,能产生很大的效
果。 他说:数息“能出生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 直至进入非想非非想
定。 若行者觉知这不是涅槃,继续修持,便能证得声闻、缘觉、菩萨的三乘涅
槃,至少是达到阿罗汉的境界。 这就表明智者把修六妙门的起点定得很高,希
望修学者坚定信心,刻苦修持,为攀登高级的禅定境界奠定思想基础。
二、随门
何谓随? 随即随息,即依呼吸而使心不乱。 《解脱道论》称为“随逐”,称
第
六
① 《大安般守意经》卷上,《大正藏》第 15 册,第 164 页。
辑
② 《摩诃止观》卷 8。
③ 《摩诃止观》卷 8。
天
④ 《大安般守意经》卷上,《大正藏》第 15 册,第 164 页。 台
⑤ 《大安般守意经》卷上,《大正藏》第 15 册,第 170 页。 修
持
⑥ 《杂阿含经》卷 29,《大正藏》第 2 册,第 208 页。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