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三册>》
P. 52

软,折伏高慢之心,心随善法;犹如水之具有润渍生长、体性柔软二种作用,故

           称水轮三昧。 (3) 风轮三昧,行者若因禅定,发相似智慧,无碍方便,得方便
      朱    道,能发启种种出世善根,功德生长,亦能摧破一切诸见烦恼;犹如风之具有游
      封
      鳌    空无碍、鼓动万物、能破坏三种作用,故称风轮三昧。 若二乘人得此三昧,即是
      天
      台    五方便相,似无漏解脱;若菩萨得之,即入铁轮十信位。 (4)金沙轮三昧,金比
      集
      ·
      第    喻真,沙比喻无著。 (5) 金刚轮三昧,又作清净禅,即第九之克碍道。 譬如金
      三
      册    刚,体坚用利,能摧碎诸物而不为妄惑所侵,能断灭一切结使,成就阿罗汉。 若
           在菩萨心,即为金刚般若,可破除无明的细惑,证得一切种智,菩萨依之可得大

           菩提果。
                从上述分析中可知道,五轮禅是随着随止功夫的深入而产生的不同的功

           德。 得地轮三昧,是得身、心皆空的真相,能泯然入定。 得水轮三昧,是得善根
           增长,折伏高慢之心。 得风轮三昧,是发相似慧,产生种种出世善根,摧破一切

           诸见烦恼。 得金沙轮三昧,发见思真慧,无染无著,得罗汉果,近菩萨位。 得金
           刚轮三昧,则能摧破一切妄惑,断一切结使,得菩萨果,破无明细惑,得一切种

           智。 修止能得之五种大功德,是智者通过长期修证的一种新的理解,新的发
           现。
                智者还认为,光是“息诸缘虚,不念数随,凝寂其心” 还不够,还应当“证

           止”。 行者应当想到:“今此三昧,虽复无为寂静,安隐快乐,而无慧方便,不能
           破坏生死”。 还应当想到:“今此定者,皆属因缘,阴界入法,和合而有,虚诳不

           实,我今不见不觉,应观照了”。 也就是说,行者若只是停留在止的阶段,虽得

           到寂静、安隐等快乐,但无智慧,不能参透生死。 这种枯寂的定,还是属于阴、
           界、入法的和合,是虚诳不实的,只有用观照的办法,求得真实的智慧,才能进

           入更高的思想境界。
                四、观门


                修持观门是较明晰地观照对象。 如何修观? 《六妙门》 中并未谈及。 在

           《大安般守意经》中,则提出“观五阴”以“断恶念道”的说法:

                    第四,观者,观息败时,与观身体异息见因缘生,无因缘灭也。 心
                意受相者,谓意欲有所得,心计因缘会当复灭,便断所欲不复向,是为
                心意受相也。 以识因缘为俱相观者,谓识知五阴因缘,出息亦观,入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