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三册>》
P. 55

便生,不念便死,意与身同等,是为断生死道。                     ①

                《修行道地经》中,则将“还”与“净”连在一起,认为“还净”,是为了制约

           “数息”与“止观”,使修学者永远处于安般状态中。 《经》中说:

                    其修行者,已成于观,当复还净。 如守门者坐于门上,观出入人,
                皆识知之。 行者如是,系心鼻头,当观数息,知其出入。 于是颂曰:譬

                如守门者,坐观出入人。 在一处不动,皆察知人数。 当一心数息,观
                其出入意。 修行亦如是,数息立还净。                 ②

                直到智者,才将“还门”的义理和功能,作了明确的阐释。 他在《法界次第

           初门》中说:

                    还门,转心反照,名之为还。 行者虽修观照,而真明未发。 若计
                有我能观析破于颠倒,则计我之惑,还附观而生,同于外道。 故云:是

                诸外道计著,观空智慧,不得解脱。 若觉此患,即当转心反照能观之
                心。 若知能观之心虚诳无实,即附观执我之倒自亡。 因是无漏方便,

                自然而朗。 故以还为门。           ③

                就是说,学者在修观照时,因真明未发,产生我执等颠倒之心。 为了破除
           我执,应当转心反照能观之心,看清“能观之心虚诳无实”后,则“我执”之心自

           然断灭。 无漏之智,自然产生。
                为了强调“还为妙门”的作用,智者在《六妙门》中称:修学此门者能“出生

           空、无相、无作,三十七品,四谛,十二因缘,中道正观,因此得入涅槃”。
                所谓“空、无相、无作”,又称“三解脱”。 佛家认为,这是解脱到涅槃的三种
           法门。 是指依无漏之空、无相、无作(一作无愿)等三三昧而入。 此三昧犹如门

           户之能入解脱,故称三解脱门。 即:(1)空门。 观一切法皆无自性,由因缘和合
           而生;若能如此通达,则于诸法而得自在。 (2)无相门。 又称无想门。 谓既知一
           切法空,乃观男女一异等相,实不可得。 若能如此通达诸法无相,即离差别相而

           得自在。 (3)无作(无愿)门。 谓若知一切法无相,则于三界无所愿求。 若无愿
                                                                                       第
                                                                                       六
           求,则不造作生死之业。 若无生死之业,则无果报之苦而得自在。
                                                                                       辑

                                                                                       天
               ①  《大安般守意经》卷上,《大正藏》第 15 册,第 167 页。                                      台
               ②  《修行道地经》卷 5,《大正藏》第 15 册,第 216 页。                                      修
                                                                                       持
               ③  《法界次第初门》卷上之下,《大正藏》第 46 册,第 673 页。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