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三册>》
P. 58

二乘尚不知其名,况证其定! 前根本观禅如乳,练禅如酪,熏禅如生

                酥,修禅如熟酥,九大禅如醍醐,醍醐为妙也。                     ①
      朱
      封         也就是说,九种大禅是诸禅中的最胜者,只有菩萨才能修得这种殊妙境
      鳌
      天    界。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智者的六妙门学说及其修持方法,虽以《大安般
      台
      集    守意经》《修行道地经》《解脱道论》等经典为基础,但在主体和本质上有着独
      ·
      第    特的理解和做法。 这一切是对安般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因而从某种意
      三
      册
           义上说,《六妙门》可说是天台一家在旧说基础上的新创。


                                   《六妙门》与三种止观


                天台止观的种类,据章安灌顶(561-632)说:“天台传南岳(慧思)三种止

           观:一、渐次、二、不定,三、圆顿。 皆是大乘,俱缘实相,同名止观。” (《摩诃止
           观》序分),也就是说,智者关于三种止观的主要理论思想,是从慧思那里得来

           的(湛然在《摩诃止观辅行传弘决》中曾作解释说:“传为传授,亦曰传受,受彼
                  ②
           所传”) 。 所谓渐次止观,是从解起行,由浅入深,犹如登梯次第,依行相得,
           以悟入实相。 不定止观,是不分别阶位,前渐后顿,更前更后,互浅互深,或事
           或理,真俗互更的观法。 圆顿止观,即摩诃止观,是圆顿极理,异于渐次、不定,
           为始终不二,从初发心时就融入绝待之中道实相。 近代学者往往认为:《六妙

           门》一书即是阐说“不定止观”。 如《佛学辞典》(宽忍编)中说:“不定止观,天
           台宗创立 3 种止观之一,又作不定观。 智者依之说《六妙门》1 卷。”又如《天台

           教学史》(慧岳法师撰) 在谈到智者的不定止观时说:“不定止观,或称《六妙

           门》。”则将《六妙门》作为不定止观的别称。
                然而,我们仔细研究《六妙门》一书,不难发觉《六妙门》一书是既谈渐次
           止观,又谈不定止观,也谈圆顿止观的。 只不过对于不定止观的阐说有所侧

           重。 《六妙门》内容共分十章。 唐代湛然大师(711-782)在《摩诃止观辅行传
           弘决》中说:“此十章(指《六妙门》)中,前六通大小,及以漏、无漏;从第七去,

           独菩萨法。 又前七约事,观心唯理。 又前八属‘偏’(别教偏圆),第九唯‘圆’。
           又前九约修,第十约证,文兼事、理。”(卷一)所以他归纳说:“《六妙门》中,正



               ①  《法华玄义》卷 4。
               ②  《摩诃止观辅行传弘决》卷 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