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35
第二章 隋唐五代道教
第一节 上清派高道
一、王远知与徐则
隋代统一天下也促进道教的南北融汇,这种融汇以茅山宗为主流。 在陶弘景
之后,茅山宗传往北方的上清经法,已经纳入灵宝、三皇及召神劾鬼之类的道经,
并与北方的楼观道相结合。 当时,高道王远知在北方的积极传道,加上受隋炀帝
殊宠,对茅山宗在北方的传播和发展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隋书·经籍志》 在谈
到隋代受道之法时称:“初受《五千文箓》,次受《三洞箓》,次受《洞玄箓》,次受
《上清箓》。”表明上清经法在当时已被确认为上品道法。
自从六朝陶弘景著《真诰》和《登真隐诀》以后,国内道教名山,进一步受到道
士们的重视,上清派教理也进一步得到弘扬。 隋末唐初,天台山主要的上清派高
道有王远知、徐则等。
王远知(528-635),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为扬州人。 又名远智,字广
德。 《唐国师升真先生王法主真人立观碑》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均载:生于
①
②
世宦之家。 年十五,师事陶弘景,得上清派道法。 弱冠,又从宗道先生臧矜家,得
诸秘术。 在当时名声很大。 隋开皇十二年(592),晋王杨广在扬州敕见。 大业七
年(611),隋炀帝(杨广) 召见于涿州临朔宫,亲执弟子礼,问以仙道事。 炀帝归
朝,扈驾洛都,奉敕于中岳修斋仪,复诏移居洛阳玉清玄坛。
王远知还是一位很有政治眼光的术士。 隋代末年,他便自称“奉老君之旨”, 第
九
向李渊“预告受命之符”。 故李渊登位后即拜授他为朝散大夫,并赐金缕冠、紫丝 辑
霞帔。 唐太宗为秦王时,王远知向其亲授三洞法箓于宫邸。 在李世民与其长兄李
台
山
道
① 《全唐文》卷 0923,作者江是。 教
史
②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 25《王远知传》。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