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38
“方布堂时,有五色云见,
以为祥瑞之兆”。 众妙台
朱 则是因司马承祯以篆、隶
封
鳌 二体写《道德经》于巨幢,
天
台 置于台上,见者无不称妙
集
·
第 而得名。
四
册 开元九年 ( 721), 唐
玄宗遣使迎承祯入京,亲
受法箓, 前 后 赏 赐 甚 厚。
翌年, 承祯 请 回 天 台 山,
玄宗坚留不住,遂赋诗以 天台山桐柏观
赠,诗道:“ 紫府求贤士,
青溪阻逸人。 江湖与城阙,异迹且殊伦。 间有幽栖者,居然厌俗尘。 林泉先适
性,芝桂欲调神。 地道逾稽岭,天台接海滨。 音徽从此间,万古一芳春。” ①
开元十五年(727),玄宗又召承祯入京,命承祯在离京较近的王屋山选一
胜地住下,以便随时向他请教。 承祯只得应命。 选定地址后,玄宗敕令建造一
座规模宏大的阳台观,并亲自为之题额,供承祯居住。 开元二十三年(735)六
月十八日,承祯仙逝,年 89。 玄宗十分悲痛,诏赠承祯银青光禄大夫,谥“贞一
先生”。
天宝元年(742)三月,唐玄宗缅怀承祯,敕立“桐柏观碑”于桐柏山。 由文
学家崔尚撰文,大书法家韩择木书丹、唐玄宗御书题额。 此碑在《集古录》《宝
刻丛编》《浙江通志·金石略》《舆地碑目》等书中,均有记载。 碑文还载于《唐
文粹》中。 韩择木的书法,当时名扬全国。 杜甫诗中有“尚书韩择木,骑曹蔡
有邻,开元以来数八分”的评价。 唐玄宗与崔、韩合作撰写而成的这块石碑,其
名贵可想而知。
司马承祯居天台山期间,曾作《山居洗心》诗道:“不践名利道,始觉尘土
腥。 不味稻粱食,始觉神骨清,罗浮奔走外,日月无晦明。 山瘦松亦劲,鹤老飞
更轻。 逍遥此中客,翠发皆长青。 草木多古色,鸡犬无新声。 君有出俗志,不
① 唐玄宗《送司马道士还天台》,《正统道藏·洞玄部》。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