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36

建成争夺皇位的斗争中,佛教徒以法琳为首拥护李建成,而道教徒以王远知为首

           拥护李世民,结果李世民取得胜利,故即位后十分器重王远知。 《旧唐书·王远知
      朱    传》载:“太宗登极,将加重位,固请还山。 至贞观九年(635),敕润州于茅山置太
      封
      鳌    受观,并度道士二十七人。”又降玺书以褒奖之。 王远知历经齐、隋、唐三朝更替而
      天
      台    恩宠不衰,为茅山上清派在唐代成为道教主流的格局奠定了基础。
      集
      ·         王远知后游天下,曾居天台山。 《天台山方外志》卷 9《神仙考》记载这样一个
      第
      四    传说:王远知能预知人之生死祸福,曾作《易纲》15 卷。 一日,雷雨云雾中,忽见一
      册
           老人叱责他说:“汝所著书何在? 上帝命吾摄六丁雷电追取。” 远知十分害怕,旁
           边有一青衣女子已经把他所著的《易纲》 捧在手里。 老人叱责说:“上帝禁文,自
           有飞天保卫;金科秘在玄都,汝何敢辄藏纲帙?”远知回答说:“这是陶真人传授我

           的。”老人说:“上帝敕下,汝仙品已将及受度期,然以少时误伤一童子唇,不得白
           日升天,仅得长寿之报。”后来,远知寿至 126 岁。 高宗调露二年(680),追赠“太

           中大夫”,谥“升真先生”。 则天武后嗣圣元年(684),追赠“金紫光禄大夫”,改谥
           “升玄先生”。 主要弟子有潘师正,潘传司马承祯等。
                                                                ①
                徐则,隋唐时东海郯(今属江苏)人。 据隋书《徐则传》 记载:他修道缙云山,
           后结庐于天台山,服饵松水,绝粒不饮。 沉静寡欲。 隋炀帝为晋王镇扬州时,曾召

           见过他。 大臣徐陵十分钦佩他的风致。 《天台山方外志》 称他到扬州时,他自知

           世寿已尽。 晋王杨广向他请教道法。 他辞以“日时不利”。 当夜五更返真辞世。
           次日,晋王命人把他的尸身送回天台山归葬。 当日,路人都看到他徒步还山。 到
           天台山后,命弟子洒扫一室,说:“将有客至,当在此延请。” 不久,他跨石梁而去。

           到第二天,他的灵柩才运回。 众人方知其异。
                南朝陈宣帝太建年间(569-582),仆射徐陵为徐则刻石立颂,名《天台山馆徐
           则法师碑》,称其:“萧然道气,卓矣仙才,千仞孤标,万顷无度。 所以伊川控鹤,叶

                                       ②
           县乘凫,灵化无方,去还斯在。” 评价甚高。
                二、司马承祯在天台山

                (一)司马承祯的生平与著作
                司马承祯(647-735),字子微,法号道隐。 河内温(今属河南) 人。 少好

           学,年 21 入道,至嵩山事高道潘师正,受传符箓及辟谷、导引、服饵之术。 深受



               ①  唐·魏征等撰。
               ②  《艺文类聚》卷 78。

    ❙28❙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