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37
潘师正的赏识。 为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
后来,他遍游天下名山,爱天台山之秀,遂隐居桐柏玉霄峰,自号天台白云
子。 在其所著的《坐忘论》中主张收心、宁静、摒见闻、去知识、绝欲望,即“主
静去欲”。 武则天闻其名,召至京城问道。 承祯所答甚合圣意,武则天降手敕
以赞美之。 承祯回天台时,武则天特敕麟台监李峤至洛桥送行,仪式极为隆
重。 承祯善诗,在京城与著名诗人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
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相交,号称“仙宗十友”。 这时也都来送行,并赠诗作,一
时传为佳话。
景云二年(711),唐睿宗闻其名,特派司马承祎至天台山延请承祯至京,
问以阴阳术数之事。 承祯说:“道经之旨,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且心目所知见者,每损之尚未能已;岂复攻乎异端,而增智虑哉?”睿宗说:“治
身无为,则清高矣;治国无为,如何?” 承祯说:“国犹身也。 老子曰:‘游心于
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私焉,而天下治。’《易》曰:‘圣人者,与天地合其
德。’是知无不言而信,无为而成。 无为之旨,治国之道也。” 睿宗听了叹息
①
道:“广成之言,即斯是也。”承祯固辞回山,睿宗乃赐宝琴一张及霞纹帔等物。
朝中公卿多赋诗以送。 常侍徐彦伯将其汇编成册,名《白云记》并写了一篇序
言。 据说,送行之时,卢藏用曾遥指终南山劝承祯到那边居住,说:“此中大有
佳处,何必天台?”因为卢藏用原是终南山道士,后来弃道从仕的。 所以承祯听
了他的话轻蔑一笑,说:“以仆观之,乃仕宦之捷径耳!”(后世成语中的“终南
捷径”一词,即由此而来)藏用听了有惭色。
当年十月,睿宗敕建桐柏观于桐柏山,供承祯居住。 桐柏观址坐落在玉霄
峰麓,就是三国吴赤乌二年(239) 高道葛玄炼丹之处。 观前有卧龙、玉女、紫
霄、翠微、玉泉、华琳、香琳、莲华、玉霄九峰环抱。 女梭溪从旁潺潺流过,剑山
和印山分列左右,山势十分壮观。 为了确保观宇庄严,睿宗亲赐敕文:“择精进
行业者,并听将侍者供养,仍令州县与司马炼师相知,于天台山中,辟封地四十
第
里,为禽兽草木生长之福庭,禁断采捕者。” 九
辑
新桐柏观的规模很大,有黄云堂、众妙台、元晨坛、炼形室、凤轸台、朝斗
台
坛、龙章阁等。 其中以黄云堂、众妙台的构筑最为精巧。 黄云堂的得名,是因 山
道
教
史
① 《旧唐书·司马承祯传》。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