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7 - 教育志(一)
P. 427
第八章 基础教育(中)
浙江省的基础教育素有质量上乘的传统优势。自清末兴新学以来,全省中小学教育一直
以“强健学生体魄,启迪学生心智,涵养学生德性”为要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具体化
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以此作为方针。20世纪80年代以来,更在课程改革和推行
素质教育方面屡有新的举措,基础教育为提升国民素质奠基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并日臻
完善。
第 一 节 小 学 、 初 中 教 育
小学和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主体部分,两者一直分属初等和中等教育两个学制段。20
世纪80年代中期起,浙江省开始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教育才与高中教育相分离,与小
学教育合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其课程设置和教育活动也按九年一贯制原则,逐步统一成一个
完整系统。
一、课程设置
(一)清末时期
1.小学课程
癸卯学制颁行前已办的小学堂一般均自定课程,差别较大。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由
英国基督教循道公会女传教士办在宁波的女塾,开设有国文、算术、圣经等课程;道光二十五
年由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办在宁波的崇信义塾,开设有圣经、四书、五经、作文、书法、算术、英
语、天文、地理、唱歌10门课程。光绪五年(1879年)办在宁波的辨志书院,开设有算术、舆地
等自然学科课程。光绪二十四年办在余姚县的达善学堂,除经史外,兼有英文、算术、格致、体
操等科。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癸卯学制颁行后,浙江各地的小学堂开始陆续循章设置课程,
但外国教会办于浙江的小学堂仍自定课程。
按癸卯学制规定,初等小学堂的完全科设置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字、算术、历史、地理、
格致、体操8科,视地方情形可酌增图画科、手工科或其中之一科作为随意科,每周授课总时
数30小时;简易科则可将修身与读经讲经合成1科,将历史、地理、格致合成1科,全部课程
减为5科。高等小学堂设置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算术、中国历史、地理、格致、图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