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2 - 教育志(一)
P. 432
自然、历史、地理等科。初中一般均设置毛泽东思想教育、语文、数学、工业基础知识、农业基
础知识、军事体育、革命文艺、外国语(无条件开设的学校不开)8门课程,取消历史、地理、动
物、植物、生理卫生、生物、物理、化学等课程。1973年1月,省革委会政工组教育办公室颁发
《浙江省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规定小学开设政治、语文、算术、常识、体育、音美6门
课程;初中开设政治、语文、数学、外国语、物理、化学、农业、卫生、历史、地理、体育、音乐和美
术12门课程,并规定初中每周须有6小时兼行学工、学农、学军,可集中安排,也可分散安排。
其时,浙江省小学、初中教材均为省编教材。自1968年6月起,省中小学教材编写小组陆续
编写出版了五年制小学语文、数学、政治、常识教材及二年制初中语文、数学、工业基础知识、
农业基础知识、军事体育、革命文艺、外国语教材,以及部分教学参考资料。此套教材注重“突
出政治”,着意迎合当时的政治环境,较多地联系生产,穿插有不少工农业生产知识。但知识
体系较零乱,基础知识不完整,语言成人化,不太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文辞也较粗糙。
3.20世纪80年代
()小学课程。1978年后,全省小学教学重新改为主要执行全国统一的教学计划。按教
1
育部于1978年1月颁发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规定:小学不设历史、地
理课;三、四、五年级开设外语课,但实际能开设的学校不多;各年级每周均有一定的学工、学
农时间。1981年3月后,又执行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改
政治课为思想品德课,恢复历史课与地理课,增设劳动课,外语课改为机动开设。
1983年7月,省教育厅颁发《浙江省六年制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供1983年秋季起
改六年制的小学试用,继续实行五年制的小学仍执行教育部1981颁发的《全日制五年制小学
教学计划(修订草案)》。1984年后,执行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六年制城市小学教学计划(草
案)》和《全日制六年制农村小学教学计划(草案)》,在城市六年制小学中增设唱游课。1988
年9月,又按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分小学、
初中“五·四”制和小学、初中“六·三”制两种学制安排),改小学历史、地理课为社会课,同时
取消唱游课。
20世纪80年代全省小学课程的设置与变化情况可略述如下:
思想品德 1978年起在高年级开设政治课,每周2课时。1981年起改为思想品德课,各
年级均开设,每周均为1课时。
语文 各年级均开设,所占课时大体在35%以上。
数学 各年级均开设,所占课时大体为25%~35%。
外语 以英语语种为主。1978年正式列入教学计划,规定五年制小学的三、四、五年级
每周各4课时。1981年改为具备合格条件的小学经批准可在四、五年级开设,每周各3课时。
1984年起又改为在开放城市的小学创造条件开设,对其余小学不做要求。
历史 1984年起改称历史常识课。1988年后与地理课合并改为社会课。1981—1988
年在六年级(五年制小学为五年级)开设,每周2课时。1988年后在四、五、六年级(五年制小
学为三、四、五年级)开设社会课,每周各2课时。
地理 1984年起改称地理常识课,1988年起与历史课合并改为社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