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98 - 《台州市志》下册
P. 898
短期军事战斗,并与当地人民“进行了广泛的和平接触”。在中古航海客观条件下,
卫温、诸葛直率师万人,飘洋过海,远涉不毛,艰难险阻,风波难测,诚不惜为罕见的
壮举。即使卫温、诸葛直最后为孙权误判为:“无功而被诛”,悲剧性地结束了自己
一生,但力竭完成了吴国制定的“拓展海疆,以定大业”的不辱使命,乃为华夏民族
发展史留下了光辉一页。
其一,卫温、诸葛直出航海外,已到达台湾,正史都有明确记录。从有关史
籍记载判断:《三国志·吴主传》称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浮海求夷洲及
亶洲……但得夷洲数千人还。长老传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将童男女数千人入
海,……止此洲不还。世相承有数万家,其上人民,时有至会稽货布。”《资治通鉴》
卷71,太和三年引《后汉书·东夷传》:“吴主使将军卫温、诸葛直捋甲士万人,浮
海求夷洲,亶洲,欲俘其民以益众。注曰:会稽海外有夷洲及亶洲,……会稽东冶
县人有入海行,亦有遭风流至亶洲者,所在绝远,不可往来”。我国先秦史志:《史
记》、《汉书》、《越绝书》、《山海经》、《禹贡》等,已载录浙闽的会稽、句章、治县,有
民间海航飘流至台湾,其后章安、东瓯、东冶人民相继进入夷洲,并较多见著我国
古代史册。夷洲,即今台湾,史界早有定论。章安,即两汉回浦、东吴临海郡郡治,
即今台州。晋司马彪《续汉志》注冶和章安地望曰:“冶即章安故地”;我国海运史
上第一部海港、海运、海产的杰出著述,东吴沈莹所撰《临海水土异物志》,对夷洲
的方位、地理、民情风俗有简要的介绍,其文称:“夷洲在临海东,去郡二千里,由
[3]
东冶入海行”。又云:“夷洲者安家之民”。《台州府志》云:“章安,古城,在县东
一百五十里,汉回浦县,灵水汇其趾,海门峙其旁,东西列街市,浦叙会经商,潮头
送船舶,入境榄千樯”。可见,章安郡城有一定规模,是东汉、两晋时东南都尉军事
重镇的治所,地位险要,造船发达、海上商贸兴旺,且南北海航比较活跃。所以《后
汉书·会稽郡》曰:“章安故治冶”,《太康记》也云:“冶,鄞县南回浦乡”。又载军事
重镇东南都尉,东汉由鄞县移至章安,“始不再迁”。鄞县即四明、宁波;回浦,鄞县
之南,即章安。造船基地如:“东冶、横屿、永宁、建安、安家”即东吴时临海郡的福
州、温州、黄岩、平阳、安阳罗江一带人民。综上有关古籍所记,回浦、东瓯、东冶,
皆郡内所属的海岸军港及造船基地,与台湾有传统的海上历史航道;东吴官方大
规模军事活动,卫温、诸葛直出航台湾,即从会稽之东临海郡出海,是中国史册上
唯一的准确的首次记录。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旧志书有关东冶注处,说法不一,出海港口,始有争论。有
认为东冶乃临海郡的章安,或永宁(今黄岩)、温州,也有认为候官、福州。查古时凡
因冶命名者,皆与冶铁有关:福州有冶山,传古有欧冶子尝铸剑于此,但欧冶子为温
(州)、台(台州)人;南京有冶山,亦传吴王夫差盖置冶所于此;又襄阳鹿门山,旧有
· 1954 · 台州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