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00 - 《台州市志》下册
P. 900

“临海东”,指的就是章安。

                     今临海的章安、涌泉、杜桥、大田等地,发现多处两汉魏晋的砌砖墓穴,砖面有
                 线纹、鲤鱼纹、蓆状纹和绳纹等。“文革”期间,章安曾发现“都尉”铜印,惜今散佚,

                 不知所终。上世纪30年代,日本考古学家在台北发现东吴时期砌筑城郭的指掌型
                 古砖,砖面亦有线纹、鱼状纹、蓆状纹。再者,值得重视的是我国封建王朝,特别是

                 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为争夺地盘,实现天下一统,每征服一地,必“治城郭,置楼
                 台”,以示国家政府正式管理。所以,叶国庆和张崇根先生在其所撰的论文中,都
                 较为肯定地指出:“今在台湾台北发现的东吴指掌型的古砖,与其说是台湾和大陆

                                                                                            [4]
                 进行经济交换的结果,毋宁说是卫温、诸葛直出航台湾留下的物证”。 临海和台
                 湾既有出土相似的遗物,那么此遗物很可能是卫温、诸葛直出航时带过去或传过

                 去的。
                     其三,从沈莹所撰《临海水土异物志》提供的有关资料判断。《临海水土异物

                 志》,是一部记载当时临海郡及台湾高山族海域物产、地理、风土人情和社会生
                 产、生活的出色地域志,是我们今天研究古代东南沿海越族和高山族经济、文化

                 和社会生活习俗的百科全书,也是研究东南沿海和台湾、海南,以至于南海各地
                 海上交往的一部珍贵的历史地理著作,具有极高的资料和文献的价值。作为地方
                 史志,它可和浙江省最早的方志力作《越绝书》珠璧双联;作为历史地理著作,可

                 和当时编纂的康泰、朱应《扶南异物志》、《外国志》,万震《南州异物志》、法显《佛

                 国记》等并驾齐驱。《沈志》虽已散佚,不失为信史,信志,仍著录于正史《隋书经籍
                 志·史部地理类》。此后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南朝孙诜《临海记》;唐虞世南
               《北堂书钞》、刘知已《史通》、欧阳询《艺文类聚》、段成武《酉阳杂俎》、李善《文选

                 注》;宋李昉《太平御览》;元陶宗仪《辍耕录》;明清李自珍《本草纲目》等,都有具
                 体、重要的注录。

                     沈莹是孙吴后期人,其出生当在卫温、诸葛直出使前不久,陈耆卿的《嘉定赤城
                 志》称其为:“临海郡章安人”;姚振宗在《隋书经籍志考证》卷21中称:“吴有沈珩,字

                 仲山,吴郡人,……莹与珩各皆从玉,或昆季行”,认为沈莹“大抵吴兴武康人”。《吴
                 志·孙皓传》及《裴注》,说他后来出任过丹阳太守,从其所撰《异物志》中,对临海郡

                 和东南沿海及台湾的山川地形、海陆异物、风土人情极为了解,在出任丹阳太守前
                 曾担任临海郡守、校尉一类官职当有可能。《吴主传》载,东吴临亡前夕,他曾和丞相
                 张悌率师于长江天险牛渚,“皓使悌督沈莹,诸葛靓帅众三万渡江逆之”,阻扼晋军

                 杜预、王浑率师南伐。可见,沈莹为东吴海军主要指挥官员,有水战经历。其部属
                 临海东阳人柳荣,也随从丞相张悌、护军孙震统率“青巾军,屡陷战阵”,后兵败“晋

                                        [5]
                 获悌、莹,柳荣便去”。 荣可能是沈莹从护幕僚,熟悉海域,海战,是莹从临海奉调
                   · 1956 ·    台州市志
   895   896   897   898   899   900   901   902   903   904   905